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汉字活字的开发 连载系列第二十二篇

2019-05-14 1156 0

九、号数制的诞生
 
       上篇连载开头,我稍微提到了日本活字单位“号数”的由来,在这里我将进一步探究其内涵。日本金属活字的尺寸是先有号数制,后来加上Point制,两种系统并行使用,直至今日。然而,号数制随着金属活字的衰退,使用频率也逐渐降低,现今只在历史上留下记录,成为过去的尺寸单位。金属活字时代的号数,从初号到八号一共九种尺寸。
 
       美华书馆的活字广告〈美华书馆告白〉(收录于《教会新报》第16期。1868年12月19日发行)中,刊载了一号到六号共七种明体字型(二号有两种)。然而,这里的“号”似乎是将美华书馆所拥有的活字根据大小排列出的编号顺序,难以归类为尺寸,也不知其根据何种基准而定。虽然中国清代也有用于族谱或家谱印刷的木活字,但我并不清楚这些活字的尺寸如何称呼。不过,我们仍然可以简单推想,应是使用当时的长度单位来制订。然而,美华书馆是由北美长老会营运的印刷所,包含欧文活字在内的所有活字,其尺寸绝不可能是美华书馆自己制订,应是依循当时美国某间活字铸造厂的活字尺寸而制。
 
       连载第九篇曾揭示1867年美华书馆发行的活字范本册《SPECIMANS(“MA”为错字,正确为“ME”) CHINESE, MANCHU AND JAPANESE TYPE, FROM THE TYPE FOUNDRY OF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当中并非使用号数标示。另外,1872年发行的美华书馆范本册《TYPE SPECIMEN》及1895年发行的《THE MISSION PRESS IN CHINA》,其收录的活字范本亦非使用号数。或许是因为这两本活字范本册发送的对象都是在沪的欧美人。不过,当时委托美华书馆印刷的客人多为中国人,对中国客人而言,使用中文汉字表示的单位自然比英文易懂。而且刊登活字广告的是中文周刊,主要读者当然也是中国人。我推测,这是美华书馆为了因应中国客户的需求,将其拥有的六种尺寸的活字依据大小分别给予一号、二号等编号。
 
       我将美华书馆汉字活字的英文名称、其相当的Point数值、号数及实际大小(活字尺寸)整理如下。活字实际大小是从印刷品上测量的结果。
 
        Double Pica……24 Point……一号……8.65mm
        Double Small Pica……22 Point……二号……7.61mm
        Two-line Brevier……16 Point……三号……5.60mm
        Three-line Diamond……13.5 Point……四号……4.85mm
        Small Pica……11 Point……五号……3.72mm
        Ruby……5.5 Point……六号……1.87mm
 
       活字大小通常呈现倍数关系。然而这里只有二号、五号、六号勉强看得出倍数关系。从尺寸可以看出,这些汉字活字组并非以活字系统为出发点编组而成,而是凑合出来的组合。
 
       本木昌造与其员工经由姜别利指导后,将美华书馆的号数作为活字尺寸的名称使用。这件事可从《新闻杂志》第66期附录(明治5年10月)上刊载的〈崎阳新塾制造活字目录〉中观察到。他们在一号前面新设“初号”,将美华书馆相当于Ruby尺寸的“六号”活字向后退一号,设为七号,并且新设置了六号活字,使整套活字看起来像是等比例缩放。由此可知,日本近代以前当成活字单位使用的“号数制”,其制订者正是崎阳新塾。然而,继承崎阳新塾技术的平野活版及筑地活版,并未向大众公告号数制的制订基准,因此长久以来,日本印刷公司及活字铸造所都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继续制造并使用这套号数制的活字。
 
       解开这个谜团的是活字史研究家三谷幸吉。三谷在《本木昌造平野富二详传》(该详传颁布刊行会,昭和8年)的编者注中,引用了本木昌造亲笔手稿〈以蜡模制造文字的方法〉来描述号数制的诞生缘由。此份手稿目前收藏于长崎市立博物馆的《本木昌造活版纪实》,内文为本木亲笔所写,不过封面标题是由他人题字。


 

 以下翻译三谷的文章内容(《本木昌造活版纪实》的〈以蜡模制造文字的方法〉原文中并无句读,三谷文章中的句读为其自行标注。)
 
       本木昌造老师公开了活字的制作方法,其中〈以蜡模制造文字的方法〉这段文章记录着字范的雕刻法。详见左页:
“采用日本黄杨,制成符合字体大小的方形木块。长度可依喜好决定,不过我们是模仿西洋活字,做成七分八厘(约23.634毫米,*1)长。于木块上雕刻。字体应尽量刻深。边长二分五厘(约7.575毫米)的字体,深度应刻为五厘(约1.515毫米)上下;边长五分(约15.15毫米)的字体,深度应刻为一分(约3.03毫米)。为了在紧压于蜡上后能轻易剥除,周边需刻为斜角。”
 
       从此段说明可以明确得知,本木昌造老师一开始制作的是二号活字(二分五厘)和初号活字(五分),活字长度约为曲尺七分八厘。后因活字种类渐增,各阶段若采用曲尺五厘的幅度来缩放将会过大,因此制订了鲸尺二厘五毛的尺规。以下取诹访神社三号楷书(亦称为「和样」)的字范尺寸为佐证:
 
       十颗活字相当于鲸尺一寸五分(约56.82毫米)
       十颗四号活字相当于鲸尺一寸二分五厘五毛(约47.54毫米)
       编者收藏的二号和一号中间的字范
       五颗相当于鲸尺一寸一分二厘五毛(约42.61毫米)

 

各活字单位换算后数值如下:

       活字种类 鲸尺规格    曲尺规格        换算毫米 初号活字    鲸尺四分     曲尺五分        15.15mm 一号 二分五厘 三分一二五        9.47mm 二号 二  分 二分五厘        7.575mm 三号 一分五厘 一分八七五        5.68mm 四号 一分二厘五毛 一分五六二五        4.734mm 五号 一  分 一分二五        3.79mm 六号 六厘五毛 九厘三五        2.46mm 七号 五  厘 六厘二五        1.89mm

 

本木昌造制作的活字,其高度符合外国活字,然而面积大小却是根据日本尺规制订。由此可知,过去认为五号活字是根据外国活字,制订出介于11 point和12 point中间的尺寸这个说法并不属实。(编者在此研究中耗费的时间及心力实难以为外人道。能在此公开资讯是因为本木昌造老师的庇佑与编者辛苦努力的结晶,望各位珍惜。)
 
       译注
       *1:“分”和“厘”是日本古代长度单位,分为用于建筑工程的曲尺和用于裁缝的鲸尺。曲尺规格的一分约3.0303毫米,一厘约0.303毫米。故七分八厘约为23.634毫米。而鲸尺规格约为曲尺的1.25倍。
 
       三谷在书中自豪地叙述,活字高度虽仿效西方,然活字面积尺寸却是由三谷最敬爱的本木昌造老师所制订,这是在老师的庇佑之下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的成果。(三谷仅在本木昌造的名字后附加老师的头衔)
 
       活字高度(活字表面到活字底端的长度)是曲尺规格的七分八厘,相当于23.634毫米、0.93英寸。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尺寸和1764年使用富尼耶点(Fournier point)制作的比利时活字高度一致。日本工业规格JIS Z 8305-1962〈活字基准尺寸〉中规定活字高度为23.45毫米、0.923英寸,比本木昌造的活字稍短一点。
 
       本木手稿〈以蜡模制造文字的方法〉并非说明活字尺寸,而是讲解制作电镀字模时,将刻为凸字的字范压印在蜜蜡上,印出凹字(即蜡模)。雕刻时建议活字雕刻深度不宜太浅。边长约7.575毫米的字体,深度应为1.515毫米;而边长15.15毫米的字体,深度应为3.03毫米,深度约等于边长的20%。另外也仅提及字面的上下左右需刻为斜面,使之能轻易从蜜蜡剥离。
 
       然而三谷的论点相当新颖,或许也因为太过震撼,反而未令人加以深思、提出反论。三谷主张号数规格是根据日本的鲸尺制订,这个说法在前面提到的日本工业规格〈活字基准尺寸〉中也有记载“号数制活字的创立者为本木昌造,以鲸尺一分规范基本活字尺寸,并命名为五号活字(以下略)”。
 
       鲸尺是日本用来测量布匹大小的尺规,又称为吴服尺,一分为3.78毫米。而曲尺则是金属制的直角尺规,亦称为矩尺或大工金,一分为3.0303毫米。
 
       三谷幸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调查,所提出的学说仅是“日本最早的活字是以鲸尺为基准制作”。其后,三谷后继的研究者与其文章的引用者持续主张鲸尺号数制学说。然而,本木昌造和活字印刷的学生们,是向前美华书馆馆长姜别利学习印刷技术与活字制作法。若能牢记这点,测量崎阳新塾或平野活版及美华书馆的印刷品上的字体大小,并互相比对,应该就不会再坚持所谓鲸尺号数制的主张。如果特别留意三谷所写的“编者收藏的二号和一号中间的字范”,应该会发现这是美华书馆的Double Pica(24 Point)活字,也就是崎阳新塾活字范本中的一号活字。若三谷主张的鲸尺号数制为真,那么美华书馆的活字尺寸也是根据日本鲸尺制订的了。
 
       研究者忽略了印刷品这个原始资料上的资讯,导致日本近代活字史和号数制一起停滞了半世纪以上的岁月。
 

       连载系列第二十三篇待续
 
       〈注〉:本篇连载文章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皆取自横滨开港资料馆收藏本。


 

● 小宫山博史

从国学院大学文学系毕业后,便进入佐藤字体设计研究所。而后担任佐藤敬之辅的助手,学习字体史、字体设计等知识。于佐藤去世后,便继承该研究所,活跃于字体设计、活字字体史研究、书写体设计教育等三大领域。

经手的字体设计有RYOBI印刷机贩卖的照相排版书体、文字字体开发‧普及中心的平成明朝体、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国科学厅标示用的特太平体明朝体、大日本SCREEN制造的“日本活字字体名作精选"、韩国的三星电子字体计画等。
曾任教于武藏野美术大学、桑沢设计研究所,现任阿佐谷美术专门学院的外聘讲师、印刷史研究会会员。佐藤字体设计研究所代表。着有《书籍与活字的历史事典》、《明朝体活字字形一覧》、《日文活字物语──草创期之人与书体》。


18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