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2018年阿姆斯特丹的灯光节开幕

2018-12-25 2012 0

 

年末运河边上灯光节已经成了阿姆斯特丹七年以来的保留项目。每一年这个多雨又阴冷的时候,都会有30件左右的灯光装置装点市中心。下午五点到晚上十一点,人们骑车、步行,或者在运河上坐船观看它们。
 

每年的灯光装置都是设计师们围绕不同的核心主题设计的,似乎在以这种方式讲述一个个城市的“年度故事”。今年的主题叫做“媒介即是讯息”,这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著名观点,他想说明,传播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人们对于信息的理解;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交往。

在冬日的阿姆斯特丹,灯光也转化成了传播信息的媒介。它们讲述的也恰恰是信息技术发展影响下,人们的生活百态、敏感和困惑。

一个名为“被光吸引(absorbed by light)”的装置被放置在阿姆斯特丹隐士庐博物馆(Hermitage Amsterdam)门外,表现了三个人形雕像坐在一张白色长椅上,齐刷刷地低头看着手里的手机,同时打字或者滑动屏幕。在傍晚灯都亮起来的时候,他们手上的屏幕也会被点亮,再投射微弱的光到他们的脸上。

“被光吸引(absorbed by light)”,由Gali May Lucas设计,图片来自灯光节官网

灯光点亮时,人们与雕塑拍照,图片来自designboom
 

这可以说是当下我们在公园经常看到的“人机昼夜不分离”的场景了,设计雕塑的英国艺术家 Gali May Lucas就是捕捉到了这个瞬间。她认为手机和电脑屏幕不仅能照亮人脸,更成了我们与另一个世界接触的入口。在延伸交流的同时,人们与真实世界的来往越来越浅。

另一个名为“等待……”的装置也耐人寻味:几条竖线围绕着一个圆,它们有节奏地依次点亮又熄灭。这个悬在半空中的图案正是我们的电脑和手机在加载信息时,呈现在屏幕上的等待旋转轮——它从1980年代开始与计算机、互联网和操作系统一齐诞生,成为了一个戳人敏感点的视觉符号。

装置“等待……",由Frank Foole设计,图片来自灯光节官网

人们大概已经习惯了在它面前焦虑地等待信息在面前展开,也知道它转动一段时间后,意味着停滞和信息传输失败。那么,当今天你坐着船晃在阿姆斯特丹冬季的运河上时,看到这个往日折磨人的小转轮出现在头顶上,又会想到什么?

智利艺术家费利佩·普拉多(Felipe Prado)设计的装置“象形图传输机器(picto sender machine)”能引起观者的互动。它包含一个摄像头,还有一个巨大屏幕,上面有1200个放大的像素。这样的设置导致屏幕显示图像的分辨率非常低,甚至低于1957年由美国工程师拉塞尔·基尔希(Russell Kirsch)扫描进计算机的首张数码照片——那张照片被保存为176 x 176像素的图像。

“象形图传输机器(picto sender machine)”,由Felipe Prado设计,图片来自灯光节官网

在这个普拉多设计的这个“机器”面前,你可以录制一个短视频,但是声音无法保存,表情也模糊到看不清,只能通过突出的人形轮廓、夸张的舞步和手势传递信息,成为夜里运动的光亮。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看高清视频和照片,它们能让信息高保真、近乎“零损失”。但是当面对这样原始的信息处理机器时,我们又怎样使用本能、竭尽全力表达我们想表达的呢?

这场“媒介即是信息”灯光展共包含29个装置。除了提到的三个,还有名为“星空”的装置模仿梵高的名画,在夜空中让人感觉炫目;“两个台灯”把运河当成了书桌,照着河上船来船往。

“星空”装置,由Ivana Jelić和Pavle Petrović设计,图片来自灯光节官网

“两个台灯”装置,由Jeroen Henneman设计,图片来自灯光节官网

“点亮一个愿望”装置,由OGE Group设计,图片来自灯光节官网
 

纵观灯光节七年以来的主题,能看出阿姆斯特丹在探索城市灯光与人的关系的不同方面。去年灯光节的主题是“existential(与人类存在相关的、存在主义)”的,引发人们思考界限、监视还有“存在的本质”等哲学问题。而前年的主题是“Biomimicry(仿生学)”,当时有不少装置都在模仿自然景观,试图启发人们与自然对话、从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这次的灯光节将会持续到2019年的1月20日。


17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