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 首都创意公共课

2011-10-17 16216 0
  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像北京一样举办活动,创意界的活动也是如此。成都的温山暖水养着世袭的闲情逸致、深圳的年轻热情是鼓舞也是不冷静、上海的霓虹华彩竭力掩饰整个城市弥漫的精明算计与步步为营。这就是为什么参展阵容庞大的成都双年展太过秀气,透着一股子墨汁味儿;深圳的建筑双年展太过聪明和喧闹,想法太多却还未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上海的百分百设计展,左思右想还是彻底让商业替创意当家划算。

  比起上述这些城市,北京简直就是拥有一切:一呼百应的文化中心地位;高等学府林立,专业人士成堆;各国的使馆文化机构;开玩笑的说,京城的地界儿也比别地儿都大;还有最重要的、常常不方便说的骄傲:无论北京做什么,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弄清当权者在想什么的风向标。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清华大学、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承办的。这些头衔,多少能感觉到点那些不方便说的骄傲吧。所以北京国际设计周,比成都双年展、深圳建筑双年展和上海百分百设计展都要大气好多分,它几乎是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免费创意公共课。

  800位设计师的阵仗

  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于2011年9月26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设计周及三年展邀请到伦敦、米兰、柏林、赫尔辛基、首尔五大知名设计周/节主席、英国知名设计师汤姆·迪克森、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意大利知名设计品牌阿莱西的掌门人阿尔贝托·阿莱西等近400位国际一流设计师齐聚北京, 包括扎哈·哈迪德、菲利普·斯塔克、深泽直人等近二十余位世界顶级设计师为本届设计周活动提供了参展作品。活动期间,设计周举办各类综合性设计活动130余个,其中国际活动30余个,国内活动90余个。活动遍布北京市百个设计地标场所,包括清华大学、雍和创意园、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大栅栏西街、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三里屯等重要区域,涉及重要品牌60余个,来京的国际设计师逾800位。

  从这样的规模上看起来,设计周成了所有人的设计周,住在北京的任何人,随便走出家门溜达一圈,你就能碰见“创意”。但是这样一来,设计周又不是任何人的设计周了。介入了这么的多的机构,什么样的承办方能承担对这样一个庞杂的设计周综合水平的把握?这么大的一个舞台,这么多的大牌演员,总导演是谁?演的究竟是什么戏,戏的章节与章节之间、演员与演员之间到底有何互动和联系?

  三年展拔高设计周?

  不过当设计周成为坊间谈资和又一场全民娱乐的时候,谈及专业水准,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第一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以其庞大的规模和专业团队的整体策划,结结实实的把设计周的“亲民路线”往专业领域狠狠拉了一把。

  “创意联结”作为三年展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展览单元,由米兰设计周总策划人、意大利《IN

  TERNI》、《GCASA》杂志主编吉达·博亚迪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冬江联合策划,集中体现了全球顶尖设计师和顶尖设计品牌之间的“联结”,从座椅到灯具、从餐具到床上用品,展品大多数与家居生活息息相关。

  “"知"竹”是本届三年展中最具东方情调的展览单元,由香港知名设计师刘小康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史教授杭间共同呈现,以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竹文化为背景,对亚洲和世界范围内的竹工艺和竹设计进行了集中呈现。

  “理智设计情感”由法国新锐策展人本杰明·卢瓦约特和《装饰》杂志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方晓风共同策划,意图强调在优秀设计中,立志如何与情感取得平衡,在这里可以看到最前沿的工业设计产品,如利用空客技术制造的塑料打印自行车。用可乐充电的手机,也有体现较强工业审美特征的日用品。

  “混合现实”单元由来自瑞士霍泽尔建筑事务所和中国新锐策展人李德庚联合策划。以风趣诙谐和混搭的后现代精神,用十万余双竹筷子达成长龙阵,将400余件当代设计陈列其中。

  “可能的世界”是三年展中具有前沿眼光的设计单元,由英国RCA的教授菲奥娜·拉比、安东尼·邓恩与中国新媒体艺术家金江波共同完成,以设计为切入点,探索了转基因、器官移植、纳米技术和核物理等当代前沿科技对未来生活的诸多可能性。收音机牙齿、发电阑尾、人工肉食、细菌燃料……展品大胆而具有讨论性。

  可惜的是,三年展是三年一次,设计周预计是一年一次,没有三年展的时候,北京国际设计周要靠什么来拉回自己的专业水准呢?

  “长、宽、高”的未来规划

  规模这么大的活动,它的持续性几乎是所有业内人士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因为对此的担心,才会对设计周种种抱有诸多怀疑和苛责。北京国际设计周代表了一个大型本土品牌创意活动的诞生,至少创意界的人们都真心希望这个舞台能够理清思路,找到合理的能够稳步持续下去的理由和方式,为创意产业带来更大的助益、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而对于这个持续性的担心也许可以从发起人孙群这里得到缓和,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设计周的五年规划:我们自己把这五年规划归纳为三个字:“长、宽、高”。长就是特长,就是设计周到底有什么特色。人家到北京开设计周绝对不是想看到一帮老外在开会,所以一定需要有特长,这个特长就是能够很好的展示北京是一个什么样的舞台。是一个中国原创设计的舞台,是一个世界能够融入中国的舞台;宽,就是包容度,就是设计周能够与多少机构院校合作,哪怕给人家一些商业机会不眼红,能够有这样一个豁达的心态;高,就是我们在北京做事情一定要有高度,你在北京做的任何一个事情,你在天安门摆放的任何一件装置,它传达的信息都是他是一个创意国家还是一个创意之都,这不是一个口号,你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别人就是这么看你的,你要做得不好,人家也是这么失望的。所以这就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185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