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美术馆?

2010-10-29 16363 0
  近日,中国美术馆在其官方网站的醒目位置,隆重发布《关于举行中国国家美术馆概念性建筑设计方案征集并公开邀请应征规划设计人参加资格预审的公告》,以及《中国国家美术馆概念性建筑设计方案征集相关规定和要求》两个文件,开始征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这标志着,将代表中国美术最高展示殿堂的中国国家美术馆建设,进入实际日程。

  方案征集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公告首日,就接到了500个报名。

  据了解,未来的中国国家美术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文化综合区,与中国国学中心、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三大文化建筑,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南端,毗邻龙形水系,由北向南依次分布。其中,中国国家美术馆位于文化综合区的B04地块,预计2011年10月开始工程建设,2015年10月竣工。

  近年来,随着一批新的,依托于新的建筑技术、设计形式新颖现代、体格庞大的美术馆建成,开放于1963年、作为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的中国美术馆,虽然在2002年经过改建装修,但在硬件上渐显不足之处;并且,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需要,使得国家最高美术殿堂,也面临着“升级”的需求。据介绍,新建的国家美术馆将会提供更为丰富的、更为立体的美术作品,同时有更为先进的服务手段和条件和更为优质的服务水平,为首都北京打造国际都市增添新的文化高地。

  作为开放、多元、民主、包容的公共艺术机构,美术馆还有着自身的文化属性。在建筑美学追求上,就近期而言,有世博会上中国馆“东方之冠”的建筑,华冠高耸,隐喻天地,向世人展现了大国风范;往前看,北京2008年奥运会 “鸟巢”、“水立方”,作为典型范例摆在我们眼前,引发我们深思,究竟怎样的建筑形象才足以与中国国家美术馆这一名称相称?并且,这只是美术馆自身问题的一部分,其软件建设犹为重要,建成后的国家美术馆,应该怎样实现它的文化使命?这一问题犹待我们去思考和实践。
187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