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设计赛事 > 正文

“最美设计”让你读懂书的内涵

2009-11-25 14891 0
 



 


 

 

  本周,2009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在上海揭晓。21本获奖图书,我省共有《私想者》、《以艺术家的方式工作:驾驭飞龙》、《连理集》、《靖江方言词典》、《中国墓葬史》、《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等6件作品入选。明年,这批获奖图书将被送往德国参加“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最美的”设计,到底能为图书带来些什么?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这几位获奖设计师。

  “最美的书”,都有感情推力

  我国每年出版图书25万余种,这5位设计师的作品为何能当选“中国最美的书”?

  江苏美术出版社书画艺术研究部主任编审卢浩在谈到设计《连理集》时深有感触:“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书情’。没有感情推力,不容易感动人。”画家高马得先生已经过世,书中通过对高马得夫妻二人艺术生活的回溯,寄托了陈汝勤对爱人的相思之情。三根丝带串起了两本书,这边是高马得的画,那边是陈汝勤的画,这是需要相互对应来看的书,正好暗合了《连理集》书名之意。

  《靖江方言词典》由著名装帧设计家速泰熙教授担纲设计。该书首次采用印刷“击凸工艺”,将一张嘴和“靖江方言”的国际音标凸现在封面上,彰显了方言词典的本质内涵。书的三个切面上,印着速教授亲手绘制的蓝印花布花纹,书名被做成了别具一格的洪武体,那是靖江开埠设治时的官方文体,使全书典雅、大气,散发着浓郁的吴文化气息。

  《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的上篇为原书研究,选用的是凸现现代科技特色的群青色,下篇为原著的研究与校注,使用中国古文化的旧黄和深沉的黑。上篇西式横排版,从左向右翻,下篇中式竖排版,从右向左翻,以体现文化的传承与会通。《中国墓葬史》的封面则在封面正中挖开两层孔,透出墓葬的照片,封面上用麻麻点点的絮状物体现人死后归于尘土。絮状物下面多上面少,有一种上升感觉,体现生死宇宙的哲学理念。

  好设计,不仅是漂亮封面

  书,毕竟是用来读的。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朱赢椿此次有两部作品获得“最美”称号。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书籍而言,过度的设计真的没必要。如果只是一味堆砌各种视觉元素吸引眼球,就背离了设计的初衷。

  对此,《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设计者、江苏科技出版社的赵清很是认同。在他看来,书不像电子读物那么花哨、光鲜,图书设计也要还原书的本质,以增进阅读的愉悦为目标。他说,“这个评选强调的是对书的整体把握,把书的内容用视觉语言表达出来。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才是评判的标准,绝不是做一个漂亮封面那么简单。”

  《中国墓葬史》设计者、江苏凤凰出版社的姜嵩则为封面上的絮状麻点费了很多脑筋,因为哪怕一毫米之间的误差,都会影响艺术效果。细节是最能体现设计理念的地方,封面用牛皮纸,粗糙的质感和类似土地的颜色,书页做出了毛边的感觉,更有生死轮回、参悟生命的质感。朱赢椿也说,今后,他会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在纸张的触感、字体、字号、行距的选择上下功夫。通过整体效果的营造,使其风格表里如一,把书的内涵挖出来,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电子阅读时代,图书设计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卢浩认为,传统图书信息传播、保存的功能确实将逐渐被电子媒体取代。但图书是一个充满情感的热载体,通过阅读,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富有创造力、亲切、温馨的情感传递。出版人应该用电子文本作为书最快捷的传递方式,同时也腾出精力做一些有设计感有保存价值的书。

  “美书”引领未来潮流

  现在不少出版社,往往认为书好卖就行,忽视了设计的重要性,怕增加成本。其实,用最简单的材料,最普通的设计,依然可以有很好的创意。

  目前,国内很多书都喜欢用“腰封”。其实,并不是每本书都适合这一方式。与其“一腰了之”,不如在图书设计上多投入一些,把图书的灵魂更好地表达出来。

  姜嵩认为,评选“最美的书”,最重要的是先锋性和引导性。尽管现在可能不是市场主流,但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好比时装,T台上的时装更具表演性,人们不能直接穿着上街,但它代表一种潮流和时尚元素。近年来,最美的书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图书界的认可和模仿,这有助于提升中国图书的整体设计水平。

  从近年来的获奖书目可以看出,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已经有不少时尚、畅销书进入到“最美的书”的行列。比如,今年就有《恋人版中英词典》、《沉默的大多数》等入围。不过,由于评选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各地选送的积极性并不高,今年送选图书全国只有300余种,有时候,评委会只能自己去书城,选一些适合的书来参评。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图书设计理念越来越受重视,“最美的书”将能更好地被市场接受。


169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