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关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的思考

2009-03-16 5516 0
概要:杨振宁博士说:“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美国教授罗伯特·汉斯说:“今天企业靠价格竞争,明天将靠质量竞争,未来靠设计竞争”。

  设计:创新产业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以变化、竞争为根本特征的21世纪,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主旋律,任何一个国家、企业、组织,无不把创新作为其发展乃至竞争的根本出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用十五年时间把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纵观国内外设计业发展现状,可以说,“设计”将是或已经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设计对GDP的增长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业的兴旺必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设计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

  杨振宁博士说:“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21世纪是设计的世纪”。美国教授罗伯特·汉斯说:“今天企业靠价格竞争,明天将靠质量竞争,未来靠设计竞争”。这些观点正被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所证明。

  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需求结构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设计行业的消费需求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需求总量与规模急剧扩大,构成我国设计产业兴起的重要内在动因。从国际上看,当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人均GDP进入1000至3000美元阶段,设计业消费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近10年来我国设计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充分表明了这一趋势。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对于设计消费需求的猛增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衍变,使得设计充满了超常盈利的机会和无可限量的空间。2005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创造的营业收入从1.72万亿元逐年递增,所占GDP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设计产业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以高附加值、低能耗为特征,这些都非常适合目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节能环保型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发展序列中,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设计已经日益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设计产业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

  竞争:国际化趋势

  在中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背景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嗅觉灵敏的国际设计公司和设计师纷纷来华抢滩。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近年来已有很多来自香港、台湾和国外的设计公司挂牌营业。美国一些大公司正计划并正在内地开设独资设计公司,并寻求与国内有关公司合作的机会,预备打进中国市场,占领市场份额,竞争中国大项目。

  置身当今国际经济环境,国家不可能对“民族设计业”提供某种保护。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分析国际设计公司进入中国的利弊,考虑自身发展的道路和应变对策。国际设计大公司参与中国设计业的竞争,对我国设计产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有利的方面,一是可以满足国内市场对于高品位多方位设计服务的需求;二是通过竞争,有利于提高我国设计业的整体水平;三是有利于提升设计地位以及对设计价值的认知,提高中国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不利方面亦显而易见——短期内对我国设计行业形成的冲击与挤压不言而喻。

  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真正意义上以现代设计为内容的产业与行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全国性和地方性的专业社团从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较之欧美国家晚了数十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对社团管理的调控,全国各地的设计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各地的行业组织、协会等的发展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代之而起的是国家各轻工、商贸、艺术行业协会里分设的设计专业委员会。应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各类设计协会和挂靠各行业协会的专业委员会,为全国和各地的设计产业建设发展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扶持,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其一,中国设计产业发展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缺少影响力。设计企业的实收资本普遍不足,存在管理体制上的障碍。虽然我国目前号称有各类设计公司数万家,但基本上处于散乱经营状态,其设计产品基本处于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本土品牌设计公司和设计师,设计企业竞争力不强。一些设计园区起步阶段只能依靠民营资本,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经常遇到融资难的问题。传统的设计方法还无法马上转化到高新技术平台直接操作,仍旧需要一定的传统技术的支持。

  其二,我国的设计消费水平有待提高,设计消费市场有待培育、指导和激活。大量的OEM(化工生产)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某些产品即便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但其核心设计仍然要从国外购买,这在汽车、机械以及电脑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相当普遍。许多国内企业对产品设计缺乏专门的资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一直没有走出引进—模仿—生产—再引进—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其三,我国的设计业专业化程度低,优秀设计人才匮乏。一方面是每年有大量的设计专业学生从院校毕业,一方面是设计专业人员找工作难,许多人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另一方面是优秀的前期设计策划管理人才和后期制作技术人才匮乏。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其四,相当多的设计专业人员缺乏开拓市场经验与相关知识能力,纸上谈兵长于动手能力。缺乏困难合作意识;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和务实精神;缺乏竞争耐力,时有为急于获取资金,得小钱让大股份,贱卖技术与创意等现象。

  其五,我国设计界一直没有专门的权威的国家级专业协会组织。设计行业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广泛的支持。亟待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和相应的资金投入。

呼吁:政府重视和全社会支持

  首先,中国拥有一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设计师队伍和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为了加快发展设计产业,提高中国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设计水平,积极推动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发展,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希望政府和全社会进一步重视设计和设计产业的发展进步。通过增加投入和加大扶持的政策力度,早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策目标。

  其次,回应设计界多年来广大设计师的呼声、支持建立中国(艺术)设计师协会。在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建立类似其他文艺门类的专业社会组织,作为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社会中介机构,维护共同利益,制止不正当竞争,实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自筹资金、依法运作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发挥“服务、联络、协调、监督”功能,为广大设计师、设计企业和消费者服务,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本文系作者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而作)


59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