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在“设计之都”的平台上畅想

2008-12-22 14019 0



大芬美术馆



万科体验中心


深圳市规划局办公楼



在“设计之都”的平台上畅想

  如何进一步认识“设计之都”的内涵?如何应对“设计之都”给深圳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促进深圳建筑创作的繁荣和设计水平的提高?市规划局邀请了来自深圳建筑设计、城市及景观设计行业的代表人物,香港建筑界的知名学者,以及建筑文化评论专家,试图找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深圳本土设计质量向国际水准看齐

  “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的殊荣后,怎样才能在量的基础上,把深圳本土的设计质量向国际水准看齐,是建筑设计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晓都认为,可以主要抓怎么去激励本土设计的提高,为设计人才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孟建民认为,不能狭义地光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来看问题,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要有全局观、系统观。“不是简单的做出几个作品、搞几个活动就为设计之都添砖加瓦了。所谓系统的东西,必须要全方位。孟建民最后总结说,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以后,仅仅是一个开始,而要得到全国和世界行业内的公认,还得经过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

  建筑设计要在学习中孕育新价值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朱荣远则对深圳的思想开放度和活跃度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最著名的中青年建筑师,几乎100%都在深圳‘磨过刀’,这也反映出深圳是一个具有实践、开放和充满机会的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深圳有一个非常精彩的东西,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设计价值取向,这一点是内地城市和其他地方没有的。”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何昉认为,代表东方流派的中国之所以能产生古代的苏州园林,并以一个城市来代表中国,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个是江南水乡最富有的物质条件,第二是人才聚集,第三是比较优秀的地理条件,水乡景观给古代大师充分的灵感。“中国人均GDP深圳第一,所以深圳的今天正好是苏州的昨天,是创造新景观、新园林最优秀的土壤。深圳能否在中国乃至世界走到前列,像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景观历史中的地位,乃至在世界中的地位,我觉得深圳的时候到了。”

  设计要进入公众主流文化

  作为“海归派”,香港中文大学、广州原创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刘珩主要从香港、欧洲的视角,谈了青年设计师的机会问题。“国际上很多大的城市,包括英国、荷兰、法国都有整体建筑教育基础作为城市建设设计的后盾,方方面面形成一个整体设计机制,提供给青年设计师的机会也比较多。”

  另一位“海归派”、局内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张之杨建议,除了设计师,建设“设计之都”还需要批评家,需要思想,设计需要拥有灵魂。另外,也要重视设计对公众生活的影响,就是设计怎么样进入公众的主流文化。

  打造设计之都任重道远

   《深圳商报》文化新闻部副主任金敏华重点回顾了深圳申请“设计之都”过程中细节,并指出设计人才的重要作用。“日本名古屋也是‘设计之都’,它1989年就提出建设设计之都,比我们早15年,深圳2004年才开始提出,名古屋到现在已经走了差不多20年,设计人才还是不够,所以深圳走向‘设计之都’任重道远。”

   在研讨会的最后,深圳市规划局局长王芃总结说,深圳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城市,深圳的建筑、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创意产业都有着不同活跃程度的发展,每一块对于“设计之都”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深圳面临转型,深港共同发展将是未来必然的趋势。


160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