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设计名家 > 正文

中国动漫还缺什么?

2008-12-01 14039 0


  汪天云:今天“文汇讲堂”举办有关动漫的讨论,我认为很有意义。
  
  刚才“文汇讲堂”短片中介绍了黄玉郎先生创业的艰辛,他14岁就被迫下海,向父亲借了1000元,创业至今成为漫画大家,让我感到有点悲壮。天晓为中国动画进入国际市场做了很多努力。我长期从事中国电影创作策划和理论研究,熟悉中国美术电影发展。我们三个分别处在“动漫游模”(动画、漫画、游戏、玩具)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共同来探讨中国动漫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希望对在座的学生和产业链上的同行有所启发。
  
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动漫
  
  这几年,中国动漫发展在加速,政府为此做了很多努力。2006年,国家十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包括财政部、教育部、商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如此多的部门共同为支持动漫发展制定政策,这是第一次。为什么呢?这个时代,我们太需要动漫了。
  
  我曾说过,一个时代的发展,它的物质环境和精神需求是对应的。比如,现在是生物工程的年代,信息丰富多彩、常变常新,它会影响人类对生命长短和质量的追求,对娱乐和创新的向往。这时动漫就会被启动,作为创意产业的一种,动漫发展的兴旺与否也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和想象力。
  
  黄玉郎:中国动漫的发展速度很惊人。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动漫业产值占GDP的0.5%,而2004年时仅0.07%;以后几年还将高速增长,5至10年内动漫业产值占GDP比例会增加到1%。
  
  这些数字让人很兴奋,也很乐观。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有3亿多,超过美国总人口,动漫消费市场庞大。尽管目前动漫在国内文化市场上的产业渗透率还不高,包括我的作品销售得很好的也不多,价格都比较便宜。但如果这个状况得到改善,形成“漫画-动画-衍生产品-消费者”的有效产业链,动漫发展空间就会很大。当然,讲起来容易,要做好并不容易。
  
香港漫画夺回本土市场
  
  漫画,在中国不足百年的历史,其雏形在清末已有。1925年,丰子恺的画刊登在《文学周报》上,编者特称“漫画”,这是中国第一次出现“漫画”的名称。现在漫画成了动漫产业的一个创作基础,既可以单独出版,也可以成为动画、游戏系列的脚本源头。漫画可以是文化水平差异、年龄差异者的共同媒体,它的特点是幽默、夸张,但折射社会和时代,需要文化积累、创意创新、画技上乘。
  
  香港的漫画历史,和我有着莫大的关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漫画占据香港市场。加上盗版猖獗,本地漫画家收不到稿费,就纷纷转行,坚持下来的不到十个人,我是其中之一。
  
  《人造人009》、《秘密侦探JA》等是当时出版的日本著名漫画,它们的题材、画技、印刷质量都远远高于香港漫画。坦率地说,一开始,我也模仿日本漫画,后来才在创作中融入外国人生疏的中国元素。如《小魔神》虽模仿《超人》,但我把它变成了一个具有中国风格的超人。当然最受欢迎的要数《小流氓》(即《龙虎门》)。这部作品表现了中国人的侠义精神,里面的小英雄个个都是除恶扬善的“功夫小子”。那时,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电影正风靡欧美。于是我就专画功夫漫画,无论日本人还是欧美人,他们都画不好,香港漫画就慢慢夺回了市场。
  
  《龙虎门》让我开始出名,改变了我的一生。香港漫画也开始起飞,现在本土漫画占香港市场70%。
  
  说香港漫画,我是个大学生,但说动画,我就是个小学生了。
  
  1980年,我曾把漫画《龙虎门》拍成电影,观众看后很失望。2006年,我重拍。这部电影表现了兄弟和朋友之情,富有侠义精神。票房大概是8000万,算是不错的。
  
  第二部是《神兵小将》,2007年已在中央电视台播放。《龙虎门》打斗动作较多,《神兵小将》是给小朋友看的,所以保留了部分动作,作品写得很有趣,而且融入了很多优良元素,教小朋友很多中华美德,孩子在笑声中就接受了。
  
  补充一句,拍《神兵小将》亏了一两千万。但亏得开心,因为反响不错。近期策划的动画片叫《奇幻龙宝》,借用了成龙的肖像,目标受众是12岁的孩子。我们做了前期调查,与玩具商联合开发了玩具,应该会赚钱。
  
  有人问我为何《神兵小将》亏了钱,还有兴致去做《奇幻龙宝》呢?因为这是我的一个梦想。我画漫画40年,做动画还刚开头。所以即使是亏了,还是很有兴趣去尝试。我想如果努力去做了,一定会在国内和国际上畅销,但不是现在,也不是明年,可能在5年、10年后,我想用心去做总是有机会的。
  
不要浮躁地利用政府政策
  
  张天晓:比起黄玉郎先生的创业环境,我就属于幸运儿了。22岁做了上海电视台动画制片厂的副厂长,能够独立地创作,这种机遇动画界同行很少能碰到。后来,我赴法国学习油画,但半年之后,我发现动画才是我一生的追求,于是转到动画导演制作专业。这就像是谈恋爱,分手之后才发觉还是原来的最好。
  
  毕业后,我在法国动画公司工作了6年,在那里见识了全球动画市场的巨大。我觉得我必须要做面向全球市场的动画片,这是我的梦想,于是拍了《中华小子》。之前我有机会拍了《马丁的早晨》,在和国外同行合作的过程中才知道动画的国际市场有很多游戏规则。
  
  国内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换成市场经济,大多数动画制作人员还不能很快转型,创作的动画片内容难免僵化,市场占有率不理想。但是中国动漫人遇到了发展的“黄金期”。2006年,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全国各级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间不得播放境外动画片。同一年里,国家十部门联合制定政策,明确提出力争在5至10年内使我国动漫产业创作开发和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政策的扶持为我们提供了发展良机,但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出现了浮躁心态。各地都来搞动漫基地,基地之间相互攀比谁拥有的公司多,公司之间又攀比谁的片子多。我跟汪老师一直在探讨,去年中国生产了10万分钟动画片,数量不少,但高质的动画片太少,更不用说将中国动画片推向国际市场。
  
缺少浪漫永远是矮子
  
  汪天云:我觉得中国动漫要发展就要增加些浪漫精神。大陆动漫和海外成功作品相比,缺少理想和浪漫。我们虽然有很多动画片,但不少是不及格的作品,没法为市场接纳。
  
  如果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中国的动漫形象只能是一个矮子。历史上我们有过许多成功的动画片,比如上海美术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阿凡提的故事》、《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等,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为何当年的作品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重要原因是那时很注意文学的贡献。我国古典文学中蕴涵了浪漫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力,而现在我们思维平面,想象力枯竭。
  
  《功夫熊猫》是美国人运用了中国的功夫元素,值得我们反思。中华民族有浪漫的传统,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然而改革开放大潮中,很多人片面追求金钱,传统的艺术浪漫常常被忽略,造成创作者思想的枯竭,只会机械模仿国外作品,使动漫发展遇到瓶颈。用句形象的话,我们是捧着金元宝向国外乞讨。
  
  最近我们在大学生中组织了一次动漫作品评比。80%男生画的是骷髅之战,觉得这是最棒、最勇敢的;60%女生画的是蒲公英,用嘴一吹就飞上天空,很小资。他们觉得这就是动漫。真的很悲哀。
  
  国内动漫界的反思不该只是简单地就从画笔开始,应从教育体系内部深挖。
  
  动漫一定要有浪漫精神,而这个浪漫精神就存在于青年之中。如果青年不够浪漫,没有理想追求,他创作的动漫作品也走不出国界。应该说动漫是没有国界的,美猴王孙悟空,英国人见了也很激动;而米老鼠,没有人在乎它的国籍。
  
  刚才黄先生在报告中谈了他的浪漫精神、他的奋斗目标,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黄玉郎:谢谢,太过奖了,我觉得动画要生存真的要兼顾很多方面。我们既要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理想,也要考虑市场效果,这也应该是动画有艺术生命力的标志之一。
  
衍生产品是为主业服务
  
  张天晓:刚才黄先生提到动画制作有很多市场因素要考虑,包括衍生品的开发,《中华小子》在这方面就做得很不够。但有些国产动画又走“过”了,将动画变成了玩具广告。我认为动画片是一种影视艺术,它是为展示故事内容服务的,而不是为玩具商服务的东西。
  
  黄玉郎: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花很多精力去做动画前期调研,是因为如果衍生产品卖得不好,动画就会亏。日本一般用两到三年做前期调研,先设计玩具衍生产品,然后才开始做动画。我们也在学习这个商业模式。但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动画的生存,希望能投放更多的资金去把动画拍到最好。
  
  张天晓:国际上有一个非常好的运作方式,就是先预售放映权再制作动画。前两年,我策划了一部针对国际市场的片子,预售达到了50%,但很快我发现了另外一个非常好的题材,比它更有市场,我就把之前的片子舍弃了。
  
要出国门先晓国际规则
  
  张天晓:中国动画在海外市场销售不理想,并非因为我们没有优秀作品,我觉得,一部分原因和它的经营形式有关系。我从《中华小子》在海外的反响得到一些体会,这部动画因为是和法国人合拍,所以样片是英语的,它连续两次进入戛纳电视节交易浏览排名前十位,2007年,还获得法国动画电视收视之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语言感染力强。而国内企业很多片子拿出去最多是英文字幕,语言的感染力缺乏,就很难将产品卖出去。这次上海电视节,我们筹集了一个动画创投,挑选了几部很有创意的片子,拿到海外去营销。我也带了一部在上海电视节获得白玉兰金奖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去欧洲推销。外国购片商起初很惊讶,因为不是英文配音。所幸这部片子有英文字幕,外国人看得懂,看了之后觉得还不错。评价和上海电视节上法国、日本评委的相同:这部片子涉及到中国儿童的性别启蒙,用了儿童幽默的语言表达。儿童的性别教育这个话题在国外也是比较忌讳的,所以,这种风趣幽默的形式就受到欢迎。但只有中文对白,在国际市场受欢迎的程度就会打折。它同时也说明只有选题具有国际普遍性,动画才能在国际市场立足。
  
  其实我更希望做一部片子,既能实现弘扬中国文化的理想,又能有国际市场。《中华小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在欧美市场传播了中国文化。我问迪士尼欧洲总裁为什么要买这部片子,他说你的风格充满东方元素,但又不是日本风味的。目前,国内同行在美术风格上要么学日本、要么学美国,而我希望能有自己的特色。
  
  黄玉郎:所以说现在做动画很头疼,一方面要表达你的艺术和文化追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资金上的回报,我们需要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模式。动画要卖到海外市场,内容一定要特别,因为许多日本动画可以免费得到,如果你的实力不超过它,海外电视台就不会购买。这个现实障碍很严峻。
  
  汪天云:黄先生很现实,一个产品一定要有市场份额,我很赞同。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市场份额、没有社会影响力,就没有生命力。而天晓强调文化思考的同时,也提醒大家要注意国际市场规则,这是中国动漫走向国际的第一步。
  
动漫成功在于团队合作
  
  汪天云: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投身到动漫事业当中来,仅在校学生就有40万人。这么多人学动漫,动漫事业会怎么发展?我觉得大家一定要懂得动漫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团队合作的结果。黄先生和天晓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其实是团队的合力,他们两个起领军人物的作用,是创意总监。
  
  黄玉郎:谢谢。我做了40多年漫画,有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由于香港流行每周出版一期漫画,频率高,因此一般十几到20个人组成一个团队,编辑、绘画、排版等分工合作。故事脚本当然是编剧的事,主笔只是构思画面和画草图,其他从头发、躯干、衣衫、气氛到上色都有详细的分工,专人专做某一部分,流水线作业效率很高。正因为这样的团队协作,才能保证每周出新漫画。这个方法用了30多年,确保了漫画的水准越来越高。希望大陆的漫画速度能加快,好让中国的漫画快点起飞。这样,中国的漫画原创也可以多一些改编成动画、电影。
  
文化底蕴让动漫走得更远
  
  汪天云:文化是动漫的底蕴,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功夫熊猫》之所以有这么好的票房,实际上它做了一个反逻辑。这个熊猫很胖、很笨,但就是这个形象告诉孩子,即使你动作很傻,只要我相信你,你就会创造奇迹,就会练成功夫大师。这一点,全世界的孩子都会喜欢,因为孩子都希望得到鼓励。对于《功夫熊猫》的成功,国人不必感到悲哀,我们有值得自豪的东西。中国五千年文化是一个富矿,有大量的东西可以在动漫当中展示,因为最后能够永久流传的还是人性和文化。
  
  动漫是年轻人的事业,年轻人更要保持想象力和创意。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探讨:一是如何把传统和时尚的元素结合起来。第二就是动漫创作的目标是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这是动漫发展不可忘却的东西。今天黄先生和天晓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很好去回味,这也是文汇讲堂今天很成功的地方。
  
  当前,动漫讨论很热,到处都有动漫论坛,但动漫不是空中楼阁,在这个问题上的讨论要结合现实。这是我的想法。

[Page: ]


与嘉宾互动 呼吁爱护尊重动漫编剧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生:刚才听了“28岁”的黄玉郎哥哥的演讲,我觉得看到了中国动漫的希望。您的作品不论是《龙虎门》《醉拳》还是《如来神掌》,里面都包含了很多中国功夫的元素。美国电影《功夫熊猫》也运用了中国的功夫。日本许多动漫,比如把中国的《西游记》改编成《醉游记》,里面猪八戒、孙悟空变成了帅哥的形象,而不是原著中一只猴子、一只猪的样子。我觉得像美国、日本的这些思路,很有好莱坞的感觉。我想问中国是不是非常缺乏有好莱坞创意的动漫编剧人才?
  
  汪天云:用一句话回答你。听了你这么漫长的表达,说明我国缺乏编剧,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会表达。你可以直截了当地问,中国动漫发展缓慢是不是因为缺乏编剧。我刚才和天晓交换了一下意见,答案是确实缺乏。
  
  黄玉郎:我觉得不缺乏,要不然怎么会一年生产出10万分钟的动画片?
  
  汪天云:10万分钟的东西质量不是很高。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否厚重,对于漫画创作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创意。曾经的古希腊、古罗马,为什么现在进不了世界强国之列,就是因为缺乏创意。黄先生的话我也很同意,10万分钟动画节目的出现,显示我们的编剧太多了,但真正好的编剧恰恰被淹没了。
  
  黄玉郎:这一方面我是乐观的,因为有了量,质也会慢慢出来。
  
  张天晓:我觉得中国目前并不缺编剧。只是80%的动画片都是出自三四流的编剧之手,因为制片商给的稿费非常低。如果我做动画,我不会找动漫编剧来写,会找个写电视剧本的。因为我觉得如果一个编剧连电视剧的圈子都进不去,那他就太弱了。三四流的编剧来写动画片,怎么能够写得好呢?动画片的投资非常大,超过电视剧的投资。但为什么动画编剧的稿费这么低呢?就是质量太低。我们往往是等动画片拍完了,失败了,才会想到剧本不好。
  
  汪天云: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引发了大家对动画编剧的关爱。其实天晓讲的是很现实的问题。一流的编剧编电影故事片,像刘恒,稿酬要200万元。现在我们拍片都找名编剧,因为编剧不出名,片子不好卖。二流编剧编电视剧,三等四等才写动漫,稿酬很低。动漫市场的这种机制造成很多好编剧流失。我们愿意借“文汇讲堂”呼吁社会,要尊重、爱护动漫事业,特别是动画的编剧。像黄玉郎这样的大编剧要特别的爱护,他的稿费肯定很高了。
  
  (此提问因直面动漫界的瓶颈,并引发专家的热烈讨论,而获总编辑最佳提问奖。)
  
学生成才先要不断练习
  
  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学生:我自己写动漫剧本,请问如何才能进入动漫圈子、组建自己的团队,把自己的思想,用美术、音乐的、动漫的形式传递给大家?
  
  张天晓:我们一直在寻找好的本子,但很少会在学生身上做投资。“今日动画”所拍的片子是走国际市场的。比如《中华小子》是中法合资拍摄的动画片,其内容先由中国编剧写,再由国外编剧重新整合。因为走国际市场的片子,必须要以国际的眼光、国际的视角来写,对剧本的要求非常高。对于一名学生,你刚开始练习的一个作品,就想找制片商来投资,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只要你不断地练习,写10部、20部,也许这些都没有被录用、但你的能力会不断提升,慢慢会成功的。现在全国有很多动画编剧的比赛,包括上海电视节上也有动漫创作的评比,你可以参加。
  
整合动漫产业需要苦干实干
  
  提问:我们现在有优秀的动画制作人才,但是衍生产品制作很弱,整个产业是一盘散沙,如何整合起来,加快动漫产业链的发展,使之更加牢固?
  
  汪天云:一盘散沙也好,局面不理想也罢,关键还是缺乏人才。其实我们并不缺理论,现在大道理讲得很多。但是经营人才、苦干的人才缺乏,都想着天上掉馅饼,最好今天成立一个公司,明天就能走向国际。怎么整合起动漫产业,怎么走向国际,这是当代学生应该想和做的事情。
  
有人看我漫画就满足了
  
  提问:黄老师,你心中理想的动漫世界是什么样的?
  
  黄玉郎:很多人喜欢看我的动画,或者喜欢看我的漫画,我就很满足了,这就是我的理想。从做生意的角度看,还是要现实,要赚钱。能够赚钱就可以很浪漫,就可以拍自己喜欢的片子,而不会在意这部片子是不是会亏钱。
  
允许多种模式和需求存在
  
  媒体记者:和两位上海前辈交流想法。我希望大陆的动漫多拍一些像《喜洋洋与灰太郎》、《红猫蓝兔七侠传》、《天线宝宝》这样的片子。今天来听讲座的大学生很多,说明动漫很受欢迎,但大学生都是网络下载、买盗版,不会去看电视。
  
  张天晓:我觉得你太偏执了。《红猫蓝兔七侠传》,我不会去拍,因为内容太暴力了。《中华小子》本身是一个功夫片,但我给片子定了一个规矩,26集里见不到一滴血,这才是真的功夫,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如何吸引受众?《中华小子》设计了很多悬念,追求神秘,但决不暴力。
  
  汪天云:这个时代允许多元的价值观存在,我们提倡宽容。您讲得有道理,《喜洋洋与灰太郎》、《红猫蓝兔七侠传》很多中年人看,少年在看,再低年龄的孩子也在看。这是一个数量和质量的问题,现在不能统一。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给人选择的权利,欣赏趣味只能引领不能强求。
 

[Page: ]


黄玉郎简介:
  黄玉郎,著名漫画家,其代表作《龙虎门》风行30多年,缔造了香港长篇连载漫画的历史纪录;他引入日本漫画的造型设计﹑编绘手法,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连环图形式,开创了香港漫画新纪元。
   【具体介绍】
  原名:黄振隆
  英文名:TONY WONG
  籍贯:潮州
  出生日期:一九五零年农历二月初十
  生肖:虎
  星座:双鱼座
  出生地:广东省江门市市区
  【经历】
  1950年生于广东省江门市,6岁到香港定居。从10岁起已于《中国学生周报》、《青年乐园》、《快报》等投稿获得刊登
  1972年创立玉郎图书公司
  1993年创立玉皇朝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创立漫画帝国网域集团有限公司
  2003年创立于郎多媒体公司
  【作品】
  《小魔神》、《小傻仙》、《超人之子》、《醉拳》、《如来神掌》等,其中《龙虎门》在70年代初期,带动香港漫画市场起飞,深入民心,风行30多年,缔造了香港长篇连载漫画的历史纪录,《龙虎门》本名《小流氓》,2000年重新出版,易称《新著龙虎门》。后改现名。近年来作品有《天子传奇》系列、《义勇门》、《龙虎5世》系列、《001》、《大剑师》等作品。及改编金庸先生的作品《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带动香港漫画界一股改编武侠小说之潮流。1999年,创作《神兵玄奇》。


158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