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备案资讯 > 正文

在设计中寻找自己的文化——访设计师邢一顺

2008-04-22 10405 0

        邢一顺,马来西亚华人,新加坡求学,毕业于RMIT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大学,澳大利亚皇家金钥匙永久荣誉会员,曾在欧洲十大设计公司之一的英国DIA公司新加坡分公司任职。在他对自己人生的设计规划中,香港、纽约是必不可少的历程。当他在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的公司工作3年后,当面临纽约的去向抉择时,他选择了香港与深圳,并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同时服务于以深圳为中心的内地客户。

       穿梭于深港间的邢一顺,不但拥有香港设计协会终身会员的荣誉,也是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的会员,现在过着深港两地人的生活。深圳对他来说,是背倚中国的巨大市场,也是学习中国文化的窗口。邢一顺说每一次设计就是一次寻找的过程,自己正处在寻找自己文化的过程中。在深圳工作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邢一顺说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寻根”之旅。 


【创意脸谱】

求学新加坡  注重自己的文化 

       《文化广场》:你一直在海外长大,设计在华人圈受重视吗?怎么想到要去学习设计的?

        邢一顺:我在马来西亚出生,从小喜欢画画,但父亲说那没有前途,读工艺学院时帮我选的是机械工程,希望我做名工程师,有个稳定的前程。后来在学院结识了一帮要好的同学,知道什么是理想,期间,因两位同龄好友不幸相继离世感慨良多,深知世事无常,我开始尊重自己的兴趣,所以就为自己选择去新加坡学习设计,因为新加坡受英国文化影响,有东南亚最先进的设计教育与观念。

       《文化广场》:在新加坡学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邢一顺:我读的设计院校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大学的双科教育。澳大利亚的教授来讲课时说了一句让我很意外的话,他说“你们应该尊重你们的文化”。后来靳埭强老师有一次在新加坡设计节上讲座时,也说过同样的话:“注重自己的文化”。

        《文化广场》: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意味,那么当时你认为你的文化是什么?

        邢一顺:我的文化很杂,从小受华人的传统文化影响,父亲老对我说“寻根”之类的话,上了6年中文小学,又在新加坡受西方教育,表面看起来似乎懂得不少,比如语言上我会说英语、华语(即国语)、马来西亚语、也会说广东话、客家话、闽南话,但对中国历史与文化了解不多,从那时起,我开始看中国的历史与哲学方面的书。

[Page: ]

任职英国DIA公司  练习严谨,  注重细节,定位明确  

      《文化广场》:西方设计公司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邢一顺:当时我还没毕业,正好欧洲十大设计公司之一的英国DIA在新加坡设第一个分公司,我应聘进了公司。他们做设计有很严密的过程,先是做大量的调查收集资料,然后画无数的设计草图进行讨论,有时候一面墙上挂了上百幅设计图,以便大家质辩每个作品方案的优缺点。我们东方人多含蓄,不好意思说别人不是,也不习惯被别人评说。我觉得西方教育的优点则在于不留情面地说出你的不足和加强独立思考,老师教学经常是定一个主题让你自己发挥,就像一个人被丢进森林里,饿了得自己找饭吃。许多同学不适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像个轮子一样总有人推着走。

        我的第一件设计作品就是在DIA完成的,是给一家酒店做画册。英籍设计总监很严谨,不停让你改,光调字距就用了两天,打印近百张。后来才知道国际性大公司几乎都是这种模式,注重基础、细节,几乎不会有在细枝末节上犯错的机会。这也是一般设计公司与国际性公司的差异。

选择香港  从西方回归东方的过程

         《文化广场》:来香港是基于什么想法?

        邢一顺:我一直认为过程对设计师的成长非常重要。按我的理想,我要在香港呆上两年、纽约呆三年,来拓宽视野提升自己。

        很顺利进了香港靳埭强老师的公司,却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别人眼里,我是西方的,他们则代表的是东方,在设计观上无法达成一致,当时也没法理解他们的作品,觉得怪怪的,不合逻辑。没办法我选择离开,上司建议我休息一阵再说,我就去了北京、上海、苏州、杭州。一圈转下来想到一个问题,我怎么能用西方的眼光和思维去看东方,我觉得“不好”是因为自己看不懂、不明白,才产生不理解。


        《文化广场》:这是个从西方回归东方的过程,这个适应的过程有多长?

         邢一顺:从不理解到理解与接受大概是一年时间。在公司面对作品时,我常想的问题是设计师为什么会这么做,他的思维方式如何?假设我是靳老师的话,我会怎么做?自己感觉成长得特别快。我父母以前常说“任何事不要想一步登天,否则跌倒了永远起不来”,在香港的成长过程中,我深深领悟到了这话的含义,设计也是非常讲基础的。

[Page: ]

前来深圳  寻找自己文化 的过程

        《文化广场》:为什么不去纽约历练而来深圳?

        邢一顺:我喜欢中国文化,纽约毕竟是西方的城市。回深圳的主要原因还是跟市场有关。自从中国申奥成功,可以说全球都看好中国随之而来的大市场,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更是如此。2003年,靳埭强在深圳设计第一家分公司,我选择过来做主管。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这里我触摸到了国内市场与机会,所以两年后我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室。这是每个设计师的心愿,只不过是深圳加速了这个心愿的实现。

        《文化广场》:在你看来,深港两地设计人有何不同?

        邢一顺:香港设计师灵活,应变能力强,是香港作为大都市竞争激烈所造就的生存能力。香港设计趋势走的是偏西方的路子,深圳跟香港接近,也是在学习西方,但深圳文化底蕴强,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一年比一年都有很大不同,进步快。

        《文化广场》:都在学习西方?

        邢一顺:这指的只是港深设计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大的趋势,但两边又有不同。香港设计是东西方文化的聚集地,主要受英国影响较早较多,近几年受日本影响较重,也与日本设计近些年强大的国际影响有关,而深圳的设计起步较香港晚一些,加上没有文化包袱,一开始就会有多种面貌并存,加上近几年国际交流较多,大家整体就会有一些偏西化的倾向,但这只是个过程。当中国越来越强大时,我深信,未来中国会有自己独有的设计成就,就像“唐代”,四方来朝,影响世界。

        《文化广场》:你个人处在什么过程中?

         邢一顺:我在工作中、学习中寻找自己的文化。每次设计创作都是一次寻找的过程,都能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文化。


119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