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外滩工程的“美”中还有“不足”

2008-03-01 3334 0

      举世瞩目的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将随着2月24日零点延安东路高架“亚洲第一弯”的拆除而正式全面启动。从目前媒体报道的信息和工程指挥部发布的方案看,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工程。

      她的“完美”主要体现为:
  
  首先是外滩地面的主要道路面积让位于民,让各地、各国来的朋友不仅在大堤上了望外滩建筑,也可以走下大堤、近距离地感受和触摸这些具有历史积淀的建筑。现在的道路拥挤、车声喧闹,不利于达到这个目的——游人在大堤上看,太远;在人行道上看,太近;那个不近不远的位置几乎全部被行色匆匆的机动车占领了。经过修建后的外滩,将彻底地改观这一切,只让少量出租车和公交车等车辆经过外滩,大型车等过境车辆全部走地下通道——虽然,这个方案有点冒险,因为,地下通道横断面两边贴得建筑太近会影响建筑的安全,贴得江边太近会影响通道的安全;竖断面往下太深影响地铁2号线和延安路隧道,不深到一定程度则会承受不了地面压力……经过专家科学论证和研究,这个疑难问题最终还是解决了。
  
  其次是外白渡桥“整桥转移”、“修旧如旧”的修护方案。一年后的外白渡桥不论外形或是风貌都将与原状一致,比如铆钉连接是象征外白渡桥古老建筑的主要特点,修复过程中对桥面以上部分的修复依然采用铆钉连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外白渡桥移桥修护方案将实施这么四个关键步骤:第一步,从下月起,移动桥的上部结构,至船厂“全身体检”,并调换损坏构件;第二步,重建桥的下部结构,维持原貌,只是将木桩改为混凝土桩;第三步,外滩通道施工穿越过河;第四步,将已检修好的桥上部结构,再移回安装。“外白渡桥”是上海外滩的主要建筑之一,她和背后的上海大厦一起组成外滩的北端,跨越在苏州河上、眺望着黄浦江面。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孩子都在沪语中把“外白渡桥”念成“外婆桥”:“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以至于还有一个电影以这首歌谣命名。虽然,这样的桥和她身边的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是从美国引进的;虽然,这样的桥比不上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宏伟;虽然,这样的桥其运输的物理功能已经远远低于其欣赏的审美功能,但是,作为一个城市精神延续的符号,“外白渡桥”、“外国建筑博览”、“外滩”等一系列名词是不能从我们的时间记忆中消失的、是不能从我们的空间排列中缺位的。感谢负责施工的领导、专家和工程师,为这座城市保留了至少还可以延续100年的不亚于神话传奇、历史典故的隽永传说……
  
  除了外滩工程的“美”之外,我还要谈些“不足”——虽然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很复杂,解决这些不足的关键也不全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但是,作为上海城市的最大工程、作为这个工程竣工后几十年一般不会再施工的特殊性质、特别是作为外滩见证中国近代史见证上海城市发展史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地标,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提出。

    她的“不足”主要体现为:
  
  一、沿江大堤太高,阻拦游人从地面欣赏江面景色和阻拦轮船游客从船上欣赏外滩道路景色——这个缺点为什么在这次改建工程中不予以解决?记得,当年上海的有关部门在决策外滩防护墙(即沿江大堤)高低时,沿用的思维定势是“防止千年一遇的大潮”。结果为了“千年等一回”,我们牺牲了无论在岸上还是岸下赏景的最佳位置水平线。每当我路过外滩,路过那看不见、理还乱的大堤风景线,路过那只有一辆辆呼啸而出、鱼贯而入的大堤车库时,我的脑海中就情不自禁地回忆自己孩提时曾经有过的与江水几乎零距离亲密接触的幸福体验,涌现出著名导演郑君里《一江春水向东流》中角色们与江水、更与命运奋斗的电影镜头,涌现出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在江边演绎甜酸苦涩的漫画镜头。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彼得堡的涅瓦河、纽约的哈德逊河,都在大城市、都在大城市的闹市区、都有千年一遇的挑战和困惑,但他们为什么就能够把大堤的围堰设计得这么低?是他们没有洪水威胁的生态比我们好,还是他们理解中国古人“在水一方”的观念比我们到位?
  
  二、景观有轨电车缺位,导致外滩很难恢复昔日亚洲第一的“英容笑貌”、很难上演今日金融中心的“威武戏剧”。旧上海有有轨电车,那是十里洋场的符号,更是亚洲第一的见证。在今天,无论是欧洲英国的伦敦、瑞士的日内瓦还是澳洲的墨尔本,都有有轨电车;就是我们中国,香港和大连,也都有轨电车。纽约虽然没有有轨电车,但是他们巧妙地用马车带人在中央公园附近旅游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上海没有?实际上,上海的有轨电车一直到文革结束时还存在,我自己小时候父亲带我座1路有轨电车从鲁迅公园起步,经过四川北路到四川路桥往东拐弯再过外白渡桥往南至南京路右拐到静安寺终点站,途径的重要站点有群众、永安两个影剧院,邮电俱乐部,外滩,永安公司,市百一店等。1998年,我当静安区人民代表时,我当面向区领导极力呼吁:南京东路恢复不了有轨电车,那么我们静安区所辖的南京西路能否可以恢复带有观光性质的有轨电车?从南京西路的成都路高架开始到静安寺结束,一路经过电视台、美琦大戏院、友谊大厦、波特曼酒店等,也是很浪漫和有情趣的。但当时的区领导回答:“可行性研究通不过,牵涉的方面太多”。我当了两届区代表,前后说了近10年的关于恢复有轨电车的“老话”,结果“事倍功半”的成效也没有。前些日子说,“浦东张江要恢复建设有轨电车了”,很多人奔走相告,欢天喜地,可我却一直高兴不起来,因为像有轨电车这样具有深厚历史人文氛围的交通工具,为什么在外滩这么有影响的地方不首先考虑恢复呢?我可以断定,这次综合改建工程再不考虑,那么以后(至少10年)就没有什么希望再造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告诉我们,同一样东西,比如一棵梧桐树,长在淮海路和香山路与长在宝山路或宝山区是不一样的,因为它的环境、因为它的人文、因为感悟它的灵性的物体的差异——这就是买房要注重地段的重要因素。有轨电车在外滩综合改造工程的缺位,反映了我们一些设计和负责设计的部门和领导对外滩历史的淡忘和对外滩未来的认识的迷茫——此话虽然言重,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作为一个上海市民,我不得不严肃指出这一点!
  
  三、相关新建筑的“喧宾夺主”,让老外滩“相形见拙”,让新外滩“画蛇添足”。前些年,上海文汇报大楼造在外滩建筑的边上,很不得体,结果只能忍痛割爱——拆了!现在,外滩气势雄伟的建筑群后面又冒出了一个以上海市花“白玉兰”为楼顶的“高大”建筑!无论从浦东眺望浦西外滩、还是从天空俯瞰外滩,这个“白玉兰”的楼顶,很刹风景!是因为黄浦区有财有势、还是因为新上海要从“白玉兰”的楼顶压倒老外滩?不得而知!只是,我们从直观上看见这个建筑,太差劲。但是,这次工程改建,没有人会想到这一点——因为系统工程到现在,只是停留在大学教科书的理论上、只是停留在知识分子的讲稿中、只是表示着当官的应付检查和考试的书面上,至于实际、实践和老百姓需要的实在,是他们难以照顾得到的——否则为什么到现在,这样的问题还解决不了呢?据说,现在外滩北部靠外白渡桥附近、原来友谊商店的地面又要盖楼,我真是担心,造出来的高楼就单个看“气势恢弘”、就整体看又是和外滩整个建筑群“牛头不对马嘴”!
  
  四、“亚洲第一弯”拆了,可是比它更好、更具欣赏角度和位置的景点在哪里?有谁能够告诉我!我每次座车经过第一弯时,心里就暗暗佩服设计者的伟大和超前——他们把外滩的景和外滩的水以至外滩的静和外滩的动如此天衣无缝地连接在一起,以至有不少游客和驾驶员情愿冒交通警察罚款的危险也要停车观看甚至拍照。我对父母的孝顺之一就是把他们从轿车上经过第一弯作为我对他们从小对我栽培的一种报答、一种感恩、一种炫耀!可是,现在第一弯没有了,再到哪里寻找这个景色呢?我茫然、很多朋友也茫然、更多的市民还要茫然!尽管媒体绞尽脑汁也想到了一些景点,但我可以肯定地说,要想超过第一弯的几乎没有这个概率!好不容易创造的一个经典景点,只在历史上存在了5年到10年时间,难道我们不要感慨时间的流速太快和发展的力度太大吗?法国巴黎的埃非尔铁塔和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可以延长那么多的时间让你浏览,我们的第一弯为什么不能寿命那么短呢?拆除的是第一弯,留下的是我们系统观念和长远意识缺憾的内疚和惭愧!
  
    外滩工程的“美”中还有“不足”——这是一个铁板丁丁的事实,请有关部门考虑还有修改和完善的可能吗?我们拭目以待!


36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