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设计网站甘当创意产业“摆渡人”

2008-12-31 4149 0

  今天,我们即将走过2008,迎来崭新的2009!在这辞旧迎新之际,333cn向广大网友多年来对它的关爱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广大网友的热情支持和关注下,333cn在今年可谓是“茁壮成长”的一年,在此向大家透露一下,333cn近来是可谓喜事不断:最近, 333cn已被深圳市认定为深圳重点文化企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333cn近期日点击率已多次突破600万次——成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在2008年的最后一天,333cn被《深圳特区报》的文化版头版头条报道(转载如下)——对333cn的肯定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激励……

  让我们一起来期待2009年的钟声响起,一起祝愿我们及我们的333cn在2009年里红红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好”……


点击看大图

在线设计形成风潮,“设计之都”有个网上家园——

设计网站甘当创意产业“摆渡人”

  如果在著名网上搜索引擎谷歌中输入“设计”两字,搜索结果中,赫然排在首位的设计门户网站便是立足于深圳的“中国设计之窗”。

  作为中国设计产业和互联网技术发育最早的城市之一,在深圳这座“设计之都”,网络在线设计与成绩不凡的线下设计同样活跃,发生在网上“虚拟世界”中的设计交流、信息传递和创意活动更是层出不穷。

  中国最具影响力、点击率最高的设计门户网站,国内首个网上设计展览、首家网上设计书店,国内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评审系统,国内设计界第一个大型数据库,中国第一份“平面设计指导价格”,国内首创的在线设计服务系统、设计作品备案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平面设计作品示范合同……如此众多的中国设计界第一,无数立足网络的设计业开创性举措,都是由以“中国设计之窗”为代表的深圳设计网站创造的。

  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设计类网站不仅仅是设计信息交流平台、设计产业创作与交易的平台,而且成为广大设计师的网上家园,以及他们集体维护创意权益的“守护神”。设计网站承担起了“摆渡人”的角色,将日新月异的深圳设计产业送向光明的彼岸。

  网络连接设计产业两端

  网站总访问量达44亿次以上,日页面浏览量120万页左右,日点击率突破500万次,30多万名设计师成为注册会员,每天7万多名会员活跃在网站上……如此骄人的成绩,令深圳“中国设计之窗”稳坐中国综合设计类网站的头把交椅。

  然而在8年前,这家网站刚刚在深圳创立时,却远远没有今天这样风光。众所周知,2000年,正是互联网泡沫迅速破灭,纳斯达克股价如飞瀑狂泻之时,在那个时候开始做网站的人,会被很多人认为“不识时务”。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位普通的深圳设计师却“不合时宜”地做出了筹建“中国设计之窗”的决定。这位堂吉·诃德式的勇敢者叫冯家敏。

  其实,时年已42岁的冯家敏对互联网的了解不过一鳞半爪,什么叫服务器,什么叫带宽,什么叫后台管理,基本没有概念。当冯家敏将自己的想法讲给设计同行和朋友,大家基本上都把这当作一个笑话来听,没有人看好他的计划。然而,冯家敏却决心“一意孤行”,因为他相信两点:一、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二、设计与网络的结合大有可为。

  当时,已在深圳设计界摸爬滚打8年的冯家敏了解到深圳拥有很多优秀设计师,设计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然而在广阔的中国内地,存在巨大的设计需求,却找不到合适的渠道与优秀的设计师资源对接。曾有一家甘肃企业派人到北京找设计师,由于人生地不熟,设计作品没拿到,却被骗了10万元钱。

  “企业不应该总是提着钱满中国找设计师”,冯家敏说。他发现互联网这条新兴渠道可以跨越时空,连接起设计产业的两端。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像样的设计网站。有需求就一定有市场!冯家敏决心通过一个网站,在设计师和市场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同时把人才济济的深圳设计师推向全国。为此,他从自己学习上网开始,带领一帮人干了三个月,终于将“中国设计之窗”上线。

  这个消息经媒体披露后的第二天,冯家敏就迎来了上门客。福建的两位企业家兄弟由于当地设计无法满足他们产品的需求,听说深圳建了个网上设计服务平台,欣喜的同时又有些不踏实,将信将疑地坐飞机来到深圳,了解清楚后,当即用3万元定金邀请深圳设计师设计作品。

  一边是设计师,一边是市场,“中国设计之窗”渐渐成为设计领域的“网络红娘”。这扇网上“设计之窗”不仅传递着国内外设计思想和动态,还成为国内设计师们切磋交流的园地。网站为许多设计师开设了虚拟的个人作品展厅,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网站形成一个磁力中心,很多内地的青年设计师受此吸引,慕名而来,从此在深圳扎根创业,成为深圳设计的生力军。

  为设计“威客”提供最佳平台

  在网上,“中国设计之窗”有个美称:“中国威客大本营”。作为网站总编的冯家敏也被某互联网权威研究机构称为“威客之父”。所谓“威客”,就是企业通过网站发布一项设计任务后,散布在天南海北的设计者通过网络投稿来竞标。这些自由投稿创作的设计师被称为“威客”,在“中国设计之窗”的率先倡导下,中国设计界出现了这种代表未来设计趋势的“威客现象”。

  早在2000年网站创立之初,虽然还没有“威客”这个概念,但冯家敏已经摸索创造出了这种在线设计的开放模式。他说:“通过网络招标,把全中国的设计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重新分配,让大家都能从中受益,为每个有才华、有创意的设计师提供最佳的施展平台。现在想来,那时的探索其实就是‘威客’的雏形。”

  设计师郑祺从2000年起便陆续通过“中国设计之窗”进行设计竞标。第一个中标设计是给广州一家公司的饼干做包装设计,虽然当时得到的奖金不是很多,却让他看到了设计行业的前景。渐渐地,郑祺成为一个资深“威客”,中标率越来越高,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师。

  2003年,一项名字颇有诗意的设计比赛“冶父奖设计大赛”正式创立。冯家敏透露说,这个名字取义于春秋时冶父铸剑的故事,意在为设计界发掘一把把“名剑”,提携设计新人。迄今为止,这项以网络平台为后盾的大赛已经先后举行了70多次竞赛,500多位设计师受到嘉奖和鼓励,3万多件优秀设计作品由此诞生。以“冶父奖”为起点,许多业余设计爱好者走上了专业设计的道路,成为深圳设计行业的骨干。

  在“中国设计之窗”,记者看到一种崭新的设计工作方式——在线设计。它依托于由深圳独立开发的一套名为“创意通”的创意工作平台。这是一个具备超强图形互动功能的“一站式”网络设计空间。身处不同地域的委托方、设计师,都可以守在各自的电脑终端前,通过“创意通”平台来实时交流设计作品的每一步创作过程。你加一笔,我加一笔,这里画个圈,那里改一下颜色,在网络平台上都轻而易举。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主席毕学锋说:“这是传统设计创作模式的一次革命!”

  从直播每年的文博会现场,到积极参与策划“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中国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南方国际广告展、税收宣传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国设计之窗”已经渐渐从线上活动走到线下,成为深圳设计行业乃至中国设计的中坚力量。如今,一本旨在成为广大设计师“工具书”的《中国平面设计师必备手册》又在积极编纂中。“中国设计之窗”与设计师们一路同行,成了他们的“贴心人”。

  创意设计需要保驾护航

  每一年的年初,在世界生物医疗电子领域赫赫有名的深圳迈瑞公司都会把它们的最新广告设计、产品设计作品用电子邮件传到“中国设计之窗”。这些作品将被输入该网站的“设计作品备案电子证书系统”,得到相对应的“电子出生证”,从此再无被侵权之忧。通过这套系统,设计作品的创作时间、创意内容和创作人等信息一目了然,一旦发生纠纷,创意者们便可以此为凭据挺直了腰杆争取自己的权益。

  在深圳设计界,冯家敏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维权斗士”。近年来,他和“中国设计之窗”先后主导推出了《中国平面设计指导价格》、平面设计作品示范合同、设计作品备案系统、设计评审系统等行业规范文件,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设计界的创意设计维权难题。

  在深圳,设计领域荣誉的背后隐藏着设计师们难言的辛酸,发生在设计师与委托方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一度层出不穷。由于创意设计本身的观念性和特殊性,当设计师提交作品后,常常被招标单位只作少许修改就采用,却不承认作者的著作权。设计师处于弱者地位,之后的取证也成为难题。设计师们频频遭受侵权,抑制了他们的创意积极性。

  身为设计师的冯家敏曾经亲身经历过辛勤创作得不到回报的事件。对于这些窘迫的情况,冯家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牵头成立了专门调研小组,率先制定了一套合理的价格体系,发布了《中国平面设计指导价格》。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套体系解决了创意行业“定价难”的难题,迅速受到了广大设计师的追捧和应用,许多人拿着这套系统去跟委托者谈判,明确了自己创意的价值。

  “尾款又没收到!”这曾经是深圳不少设计师挂在嘴边的一句沮丧的口头禅。为保障设计师的合法权益,“中国设计之窗”参与起草了《深圳市平面设计作品委托合同》,并由政府颁布,这是中国设计界第一份示范合同,对设计师所享有的署名权、报酬权以及发生侵权后如何获得违约金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从此,设计师有了维护自己权利的法律依据。

  深圳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冯家敏和他的同事们听闻这个消息时都分外激动。冯家敏说:“有这样的契机,深圳设计行业的未来更有希望,深圳的设计师们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有利条件。下一步要考虑的是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创意设计仍然需要保驾护航,这方面,我们愿意做一个摆渡的艄公,为深圳设计开辟新的航程。”

  相关链接:深圳特区报:设计网站甘当创意产业“摆渡人”


46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