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仿日式画风正在渐渐丧失自我特色

2006-08-02 12105 0


   中国原创动漫作品在经过了近10年的曲折发展道路后,渐渐显露出强势发展面貌。许多动漫制作公司和动漫创作新人不断涌现,动漫展此起彼伏,动漫新作品可谓铺天盖地。但记者发现,在即将到来的上海三大国际动漫展上,展会上展出的作品,以及动漫人提交的应征稿件,多数作品都呈现了日式画风,坚持中国传统画风的动漫作品少之又少。  

    在应用技术学院担任插画工作的动漫高手吕先生接受本报采访时直言:“现在的国内动漫市场,只有日式画风的漫画才有人关注。大家都在模仿日本动漫风格,没人会在乎自己的作品全然丧失了自己特色。”  

    国内动漫原创度太低  

    专家认为,由于早期的中国动漫市场一直被日本动漫作品所占据,中国的动漫人无论是创意还是画风都深受日式“舶来品”的影响,尤其是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动漫人。这些动漫人年龄基本上在25岁以下,都是漫画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日本漫画,由喜欢看,到自己动手模仿画,许多人都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在刚开始从事漫画创作时,他们不可避免地模仿日本画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原创动漫也不可避免地“重模仿、轻创作”,一些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最后都变成了日式动漫的“克隆”品。  

    日式画风才有市场  

    在应用技术学院画插画的吕赵敏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现在不少同学都在为一些出版社或是动画片创意工作室画插画,但全都按照他们的要求画,完全无法融入自己的画风。如果出版社觉得我们没有模仿出日本漫画的风格,就会退回来重画。”  

他还告诉记者:“那些出版社认为,把一个故事中国化,把剧中人物风格日本化就可以卖得很好,这样的想法非常普遍。”  

不少日本动漫的拥护者觉得坚持中国传统风格的许多动漫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土”字。一位动漫人对记者说:“小时候很喜欢的连环画现在觉得很不时髦了,日本动漫的画风与剧情总是很吸引我们。以前看过的水墨动画片现在没有人会去看,现在市场需要的就是坚持日式画风的动漫作品。”  

著名漫画作者郭竞雄对当前的中国动漫创作形式感到了一丝悲哀,当记者致电询问他对中国动漫的前进有何看法时,他在电话中很愤怒地说:“中国动漫如果一味以模仿的方式走下去,必然没有任何出路。”  

郭竞雄痛心地说:“中国动漫市场‘哈日’成风,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所无知,实在令人感到失望。”  

    日本动漫钟情中国特色  

    就在中国动漫人放弃了中国特色时,日本动漫界则抓住这一机会,大量收罗中国元素。之前在上海获得颇高收视率的日本动画片《中华小当家》,就以中国的美食文化作为主线而引出一段段故事。可中国动漫人却没看准这样一个好题材,虽然上海本土动画片《我为歌狂》获得一致好评,可人物造型、剧情,甚至周边产品仍墨守成规地走日本化的道路,带有浓浓的日本味道。  

    吕赵敏表示:“虽然中国有这样一部校园题材的动画片是次很大的飞跃,但是单纯模仿日式画风还是令全片底气不足,比如人物面部表情呆板、整体线条僵硬等。”  

    多年前,中国动漫辉煌一时:水墨动画片、剪纸片、拉毛动画片、贴纸动画片、木偶片、泥塑木偶片等应有尽有,《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片还捧回几十个国际艺术大奖。而如今,面对日式风劲吹的动漫界,动漫人吕赵敏说:“有时会把我自己画的中国传统风格的作品送给许多出版社,但都是石沉大海。为了生计,我现在只好按照别人要求,大量画日式风格的动漫作品了。”  


139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