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工业设计--连接科技与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2006-07-22 18723 0
作者:付文均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科技并不等于现实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是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即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的过程。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科技成果的应用又可称之为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这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如果不能把科技成果产业化而闲置于实验室内,不能为人类所用,对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的推动作用,就是在浪费人类的宝贵资源。

根据科技部的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大约2万项科技成果,然而产业化的转化率尚不足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水平,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贡献率。我国原本就是一个科技人才和资本缺乏的国家,而科技成果的闲置,恰恰就是科技人才和资本的双重浪费。

造成这种现状固然有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进入高技术产业化后,对工业设计的利用和投入并没有到位,表现在产业化过程中,企业领导把视线集中在高技术本身,而忽视产业化、规模化过程中工业设计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得高技术产业化展开速度及规模大受影响。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的一份名为《工业设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的专题报告中指出:“80年代初,中国工业美协(后改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开始早期启蒙活动,而后在一些大学里开始培养工业设计的专门人才。但由于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充分,行业的发展问题不太受重视,工业设计的发展基本处于搁浅状态。而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产品难于适应市场,引进技术难于消化,自主开发缺少系统性,科技成果商品化不得要领。这些情形正表明影响中国企业振兴的薄弱环节始于共性基础设计技术――工业设计的迟滞。”

所谓工业设计,是一门技术与艺术交叉的综合型学科,涉及工程技术、美学、设计学、人类学与环境等领域。它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变为实用、美观的工业产品,以此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在于它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它的价值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之前是潜在的,这种潜在价值只能借助工业设计这种工具使其转化为商品后满足了人类的需要,才能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工业设计是技术价值转化过程的关键,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工业设计是高新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桥梁,是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的纽带。这是因为设计更接近工厂,更接近市场,工厂的需要,用户的希望往往是最容易反应给设计人员,装置在运行中的各种特点也是设计人员最迅速直接体会到。当科技成果研发出来后,设计就能保证技术成果在实际商品化生产过程中达到要求,从而使生产出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日本早在60年代就提出“工业设计立国”,日本千叶大学著名学者宫畸清教授在介绍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时,谈到日本产业振兴和经济增长有三要诀,其中之一就是领先一步的工业设计。而韩国的公司更是把工业设计当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三星、LG等公司每年都投入巨资作设计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工业设计”从70年代传入中国至今,人们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个知名企业也一直重视工业设计在科技与成果应用的巨大作用,都设立了独立的设计中心。例如诺基亚、海尔、联想等都有非常具有规模的设计中心,这对增强企业竞争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仅如此,我国也日益认识到工业设计所起的重要作用,2004年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国际科技合作奖之一颁给了包括日本的工业设计专家荣久庵宪司,这是我国目前级别最高的科学技术奖励,获奖者都是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把这个奖项颁与给工业设计专家也说明了工业设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巨大作用。

有设计,无科技,设计是无源之水,无立足的根本;有科技,无设计,科技是无水之源,不能源远流长。只有科技与设计相结合,用设计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产生重大的效益,推动社会的发展。

21世纪是一个工业设计的时代,希望我们的工业设计业发展也越来越壮大,在缔造中国未来的产业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
212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