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设计名家 > 正文

设计师马岩松:勾画白色盛典

2006-07-15 6840 0


MAD IN CHINA 白色盛典的现场

  导语--- “MAD IN CHINA”,而不是“MADE IN CHINA”,一个字母之差的玄妙,让你自己细细去品味吧。
  摘要---站在这所房子里的感受有很多种:它似乎安静,但抬起头从西侧的窗子望去,却又会感觉到20米外街市的嘈杂;有时觉得它很“北京”,但看着于其中穿梭的年轻人,却又感觉很“国际”……

  2005年冬天,马岩松的MAD事务所搬到了北新桥附近的人美印厂西楼。这是一幢极具年代感的老建筑,不算高但很庄重。MAD在顶层,在通往那里的楼梯间内,仿佛每一个台阶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

  在一个晚上,香槟、红酒和自助餐,还有很多朋友和建筑师同时出现在这个空间里,我有幸也在其中。MAD事务所的新办公空间就这样启用了,空气中充满了祝福的味道。其经典的白色空间与建筑外观形成强烈的对比,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尤其是顺着古旧的楼梯爬上来,进入MAD瞬间的那种强烈的对比更让我到现在仍记忆犹新。3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在突然停电后幽暗下来,烛光顿成主角,将空间调和得更具情调,人们也顺势自然、放松地交流起来。灯光再次亮起来时,我已被空间的材质所吸引。原始的木梁被完好的保留,装饰的味道已远远大于其功能:色彩、肌理和结构,体现出再熟悉不过的构成关系,没有哗众取宠但却个性十足。还有旧旧的灰砖,搭配成拱形垭口,与白色的墙壁形成微妙的对比关系,使宽敞的空间有了更细微更丰富的表情。


空间通透的设计

  空间很通透,结构举架也很高,让室内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风。两侧的窗子很多,几乎是一个挨一个地呈对称排列,光线充足以至于白天办公也无需任何辅助灯光。空间中的黑白灰基调微妙而具变化,何种色彩以任何形式出现于其中都不会觉得突兀。房子里的肌理使空间拥有了更多表情,灰砖上留有的泥浆、白色水泥漆上面缓缓起伏的光影,以及结构木梁上面的钉痕….…充满变化却又不粗糙、不张扬,但充满故事。站在里面的感觉有很多种,有时很安静,但当抬起头从西侧的窗子望出去,却又立刻会感受到20米外街市的嘈杂;有时觉得它很“北京”,但当看见穿梭于其中的年轻人时,却又能感觉很“国际”……

  马岩松,这位7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虽然年轻,但已经踏进国际建筑舞台。他的事务所取名 “MAD”,喻意为“疯狂”,它虽参与过很多城市设计竞赛,但因为这些方案过于大胆新奇,因而没人相信这些建筑能够盖起来。他的建筑设计,是实践他自己提出的MAD,即反映现代艺术、探索应用数字化时代设计的城市环境和生活的有机建筑语言。近日,MAD?事务所赢得了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的超高层设计竞赛,获得当地一栋50层高的地标性公寓楼的设计权,这或是中国建筑师首次通过国际公开竞赛赢得的国外设计权。MAD不久前刚刚获得2006纽约建筑联盟年轻建筑师奖,虽然目前办公地点设在北京,但MAD建筑事务所则是在美国注册的。其三位合伙人也是国际化的背景,马岩松是主设计师,另两个合作伙伴分别是来自中国的女建筑师党群以及日本建筑师早野洋介。

  在人们的眼中,马岩松的言行与作品从某种角度上讲更接近于那些所谓的现代艺术家。其作品《鱼缸》和《墨冰》,完全是标准的装置作品或完整的行为艺术。?对家具设计的兴趣,也使马岩松能以更多的视角展现他独特的造型语言,其作品《单身长椅》,便参加了2005年第二届中国实验家具设计展并获奖。这件作品仿若一座建筑模型,据说是为北京的一个女孩设计的,整张长椅呈曲线造型,仅有一人 “容身之地”。从功能上说,它不具备最好的坐椅功能,但视觉上却极具感染力,与其说是椅子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坐在这种长椅上能让人感受到属于自己的一个人的空间,可以让人享受孤独,也可以于其上摆出各种姿势,尽管坐起来可能不舒适,但却可以表达舒适的心理诉求。其实无论是什么形式,只要能表达自己的理念和态度,或许就已经足够了。所谓艺术家、设计师与建筑师的界线,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渐渐模糊,年轻的MAD事务所也正是在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中迅速成长的。

70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