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设计名家 > 正文

从股票经纪人到画家

2006-07-13 16334 0
5月1日是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逝世100周年纪念日。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在有生之年成就了崇高的公众形象,而且成为他那一代画家中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独立画家。不过,除了其作品讨人喜欢之外,他还因自己戏剧化的人生而享誉后世。

遇到阿罗萨之前,高更从未想过当一名画家

高更生于1848年6月7日,童年时曾随父母举家流亡至秘鲁首都利马,父亲在途中病逝。6年后高更随母亲回到法国,进入神学校寄宿学习。1865年,他中止学业,登上一条远洋船任见习水手。从17岁至23岁,他一直在海上航行。后来由于母亲病故,他离开海军到一个商行去当店员,并娶了一位富有的丹麦少女为妻。总之,一直到了1876年他28岁时遇到居斯塔夫·阿罗萨先生之前,高更几乎从未想到过要当一名画家。

阿罗萨先生是高更的保护人,也是一位文学和艺术的爱好者和收藏家。他把当时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介绍给高更,使高更惊喜不已。随后,他又会见了印象派画家毕加索,他们一同作画,并且在毕加索的启发下,高更发现自己的一生只能属于艺术。他下定决心、刻苦自学,给自己定下了“每天都要作画”的戒律。这一年,高更的作品《维罗弗勒风景》第一次被展览会接受,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普通人所排斥的野蛮个性,却让高更获得精彩的人生

高更的人生与作品充满了矛盾。他曾经是一位尽责的丈夫与父亲,但是在最后的18年生命中,为了专心创作,他很少见他的妻子与孩子;他曾经是一位富有的股票经纪人,最后却选择做艺术家,依赖主顾的仁慈购藏而存活;他本是一位仰慕古典传统的画家,后来却转投原始的怀抱,把自己从他的文化根源中抽离,自我放逐于同行和群众之外,于1891年4月远赴南太平洋的一座小岛———塔希提岛。

这种自我否定和矛盾的行为与19世纪末期身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当他与同辈画家企图在学院制度的限制之外创作时,便发觉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但是高更却特意宣扬他体内并存的敏感与野蛮的两极个性,甚至超越了他的控制范围。假如前者是他早年的一面,那么后者便足以使他踏上原始的小岛,支撑他面对感情与物质的双重损失。

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高更因穷困而被迫四处搬家。一次,在法国南部的小渔村中居住时,他恍然记起当年出海的情景,冥寂的苍穹、沉默的岛、灿烂的太阳,那些原始的毫无人工痕迹的景象充满了诱惑,使他对热带原始生活充满了向往。

高更生于巴黎,却成为塔希提岛额外的岛民

1891年4月,高更孤身一人乘船到太平洋上的小岛———塔希提,迎来了他事业的高峰。在这人迹罕至的岛上,他却感到了孤独的幸福。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一股稳定祥和的力量已逐渐侵入我的身体,欧洲的紧张生活早已远去,明天、后天乃至未来的永永远远,这儿都会永恒不变的存在吧!”高更迷恋岛上的原始女性,他喜爱她们那种健康的、粗野的美。他悉心描绘那如大地般朴实、金黄的皮肤、娇憨的笑容、悠闲的神情,使高更在这远离现代文明的部落获得了心灵的平衡。

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写到一位穷画家,这就是以高更为原型的。贫穷的人需要六便士,富有的人才需要月亮。塔希提岛上也有月亮———并且因为高更仰望过而价值连城。高更前半生是巴黎人,后半生则是塔希提岛民———一位额外的岛民,一位自愿的加盟者。

高更的作品往往以对话作为标题“几时结婚呀!”“呀,你嫉妒吗?”等等。在这些趣味盎然的作品中,他13岁的土著妻子特弗拉是高更眼中永恒的夏娃。在这一时期的画作中,高更越发讲究构图与意境,给人辽阔深远的想像空间。

甜蜜而多产的日子并不长久,两年后他离开已怀孕的妻子回到巴黎。接连遭受不幸后再次返回塔希提,并与岛上少女帕芙拉同居。在疾病与贫穷的打击下,高更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最终,帕芙拉在怀孕以后也离开了他。高更1903年5月1日心脏病发作去世(一说高更晚年生活放浪,1903年身染梅毒、心脏病、脚部溃烂而客死异乡)。

“这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高更的创作受印象派启发,又最终背叛了印象派,充满了音乐般动人的节奏感和优雅的装饰意味。他不受任何外力的阻挠,哪怕是病魔缠身、饥寒交迫,也不能阻止他对美的追求和渴望。

高更在塔希提岛的创作不是低劣的猎奇作品,他所寻找的是原始的纯朴、天真、忘我,从矫揉造作的文明中夺回自然的人,夺回艺术的普遍与永恒。

而这一切只是从19世纪末巴黎证券交易所的一位经纪人开始的。他收入丰厚,家庭和睦,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而他天才的艺术创造力与骨子里不甘平庸的因素,使高更最终摆脱了乏味的世俗生活,做一名职业画家,去实现自己“用绘画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的梦想。

百余年后的今天,忙于生计和应酬的人们,或许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给闪动着狂野念头的灵魂卸下重重枷锁。人们或许都该问问自己:“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宗和)

高更生平小记

1848年,高更出生于法国,幼年经历坎坷复杂。

1873年高更开始绘画,并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1876年,高更有一幅作品入选巴黎沙龙;次年他作了第一件雕塑作品。渐渐地,高更越来越专注于艺术创作,他参加了最后四届印象派画展。

高更的早期绘画,带有实验性,也很拘谨。1880年代早期,高更将笔触放松、变宽,赋予画面颤动的韵律特质,色彩略见后来发展的迹象,但仍很拘谨。

1888年2月,高更结识了伯纳德(Bernard)。贝纳的一些观念受到高更修正和润饰,两人一起寻求新的表现力量。他们主张艺术应具备有力、率直而普遍的相同象征,强烈而集中地表现印象、观念和经验三者的综合。高更于是走出了印象派画家那种琐碎的光影、固定短暂景象的意图、以及对文学借喻的逃避。

1889年他前往勒普底,在勒普底时,他的画呈现最简洁的形式,色彩强烈,背景简化成节奏起伏的形态。此种现象可见于《黄色基督》。高更对于热带乐土的怀想,致使他于1891年在巴黎拍卖其画作以筹款,并于6月抵达塔希提岛,他在那里停留到1893年。该地的美与神秘,令他深深着迷。他非但舍不得离开,更去探寻那片原始、未开发的纯真。他把“野蛮人”理想化,认为是受本能引导、接近自然的人,是真正创作的泉源。

1901前往马贵斯群岛。尽管一时极端的消极,高更却在此段期间完成了他一些最活泼鲜明、最富想像力的作品。1903年,高更逝世。



180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