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备案资讯 > 正文

画家、商人——陈逸飞

2006-06-12 2329 0


他从商几年,可是仍然有人把他看成是一位画家;他画了一辈子的画,可是现在很多艺术家都把他称作商人

他是一个很特殊的人,说他特殊,是因为他从商几年,可是仍然有人把他看成是一个画家;他画了一辈子的画,可是现在很多艺术家都把他称作商人,这个人就是逸飞集团的董事长陈逸飞先生。

是画家,还是商人?

主持人:陈先生,您觉得您更像商人还是艺术家?

陈:您这个题目很尖锐啊,但是我想因为我是画家,我才能去做其他这些事,如果不是画家,我对美的感悟能力就没有那么强。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我的画在国际上销售得不好,可能我也没有这些钱可以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我常常给自己做事定几个原则,第一,我喜欢。第二,就是算一算,我有没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这里包括我自己的财力,包括我周围的朋友能不能来一起帮助我们组成一支队伍来做这些事情。第三,对社会有没有好处。所以我想如果从这三点上来说,我也自己觉得是用一个现代艺术家的一种状态来生活的,或者说我来做这些我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所以至于别人说,哎,你这个是商人,你这个是画家,我觉得并不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做的是什么事,我自己觉得我自己做的事,都是一些用眼睛看的事,那我就把它叫做大视觉大美术。

我能做的你也能做到

主持人:逸飞集团里边有很多很多门类的业务,有媒体、建筑、教育、影视、服装,这么多行业,您都把它归在您一个集团下面,您有那么多精力管理这么多产业吗?

陈:我有时候躺在床上静静地来思索这些事儿,甚至我周围的朋友也说,你干吗那么累啊?

主持人:你值不值啊?

陈:也可以说也能得到更多的钱。但是我又再一想,我们的社会还是需要有更多的艺术家,能够走出一种狭小的沙龙,或者是一种孤芳自赏的小天地,能够为一个社会做点事。你今天听起来这个有点说教,但是我心里想,艺术家还是有他的一种人文精神在那里。我常说一句话,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做得那么的极致,一个人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把样样事情做好,但是有一句话,也就是因为是现在,因为我们是在初级阶段,我们可以去做这些事。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如果我们能传递这么一种信息的话,这也许就是我的价值,我并不是说我的价值,陈逸飞挣了多少钱,陈逸飞做了多么大的事情,而是在于我给了一个信息给别人,就是说我能做的,您也能做。我应该这样去想着去做的,也许给您点启发,您也应该去做,因为是为了社会。的确是这样的,我也是真的这么去想的。

主持人:梵高的一幅《向日葵》,卖到了很贵很贵,几千万美金,那么您觉得它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陈:实际上这个东西已经进入到一个商品的流通的这么一个炒作中间了。我知道我们大家从文献中间知道,梵高那时也想卖画,卖不好听说还不高兴。然后现在呢,那么多的人觉得他的画好,那么贵,那么我想对梵高本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它只不过是个符号,叫梵高,那我想你就理解了。

儿子是公司的CFO

主持人:陈先生的儿子,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在陈先生公司里是CFO,主要是负责财务方面。因为他在国外受的教育学的是金融,他也有在画界工作的一些经验。您将来要把公司的大印交给您的儿子吗?

陈:我想作为一个事业说,我一直还是想不是为儿子在创办这个企业,我真的还是有一个想法,希望我们的周围的风景线更漂亮。但如果他真的能做得不错,他有兴趣,那他应该可以去做好它,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出发点不在于此。

主持人:那么您对他的影响是董事长的影响还是父亲的影响?

陈:我想两面都有,因为我相对比较严厉,有时也要开骂。他刚到的时候,对员工讲话的态度上,他觉得好像外国公司就应该这样说,你不行那你就辞职,那么他曾经就说过那么一句话(要么做好,要么走开),当时我听了就火了,关起门来我就把他骂了一顿,第一这句话轮不到你说,对不对?要说我说。第二,你对公司了解多少,因为你刚到。我想他在这个过程中间,也在接受一个传统文化的过程,但是我想公司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制度,我常常说,有些事情的发生责任是在于公司制度不健全,我想如果我们要找对人,做对事,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公司非常好的流程,所以我一直说,流程对一个公司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这里面包括流程的细节,流程的整个程序,流程的一个结果,这里不乏有签字这个重要的一块。

人生的价值在于体验

主持人:您是画家出身,所以在视觉方面您无疑是一个行家,但是对于企业运作的各种规律,恐怕您就是一个外行了吧?

陈:我想这对我来说的确,我刚才也说了一点,是一个重新学习的大课题。但是因为要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对有些东西不满意,要把它变成你眼睛里过得去,甚至觉得是漂亮的东西,您就要有一帮人去改善它,去做它,这个过程就是您组织人员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企业的经营的过程。那么我想这个过程对我个人的一生来说,还是很宝贵的。我觉得我刚才最开始讲的,就是做人嘛,做人也就是说各种经历,如果你有条件去经受,如果去体验一下的话,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价值。所以我常常跟朋友说,我从不后悔我做过的事,但是我后悔的是我没能做的事,因为我总觉得我希望能做更多的事。

主持人:当时欧洲的贵族准备花多少钱买您的画啊?

陈:他买我的《独步》是用了很多的钱,他来到我的画室的时候,他看到这张画。这张画是我二十一二岁的时候画的,所以了解我的朋友知道,实际上跟着我在走的也就这么两三张画,我搬到哪里它们就跟着我到哪里。那么这张也是给我很多回忆跟故事,我会想起我父母,因为我画这张画的时候很艰难,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而且这张画也受过批判,说我怎么把战士画得那么脏,那时候报纸上甚至要出文章说这是一张修正主义的画,有许许多多的内容。所以我想这些都并不重要,更重要的它给我留下我自己人生中间的一些符号。

曾当过“居委会主任”

主持人:听说陈先生曾当过胡同里边的居委会主任是吧?

陈:对对对。他们说我是联谊会什么主席,我自己说我自己是居委会主任,因为这条弄堂实际上也可以算作一种视觉产业的一个部分,因为这条弄堂原来是一个旧工厂。3年多以前的时候,这里像一个废墟一样,旁边理发店开起来了,洗澡堂,乱七八糟,也没有执照,旁边还有外地人来开了一个面馆,连那个门都拉不下来,歪歪斜斜弄在那儿。当时我就想找一个屋顶比较高的,因为我可以画画,我进来以后我就想,可以把工业的楼宇变成一个设计的或者一个绘画的场所。当时我就得到一块很大的地方,同时我也给一些朋友一点启发,我说你们也进来,这个地方是可以变成一个很好的一个艺术家跟视觉设计工作者聚集的地方,后来真的这样了。现在每天你在弄堂里看到的有许许多多黄头发蓝眼睛的人,因为许多外国设计师也来了,现在有40几家的设计师事务所在这里开起来。

“做一样像一样”是美誉

主持人:当我们把陈先生当做是一个艺术家,然后用企业的手段去改造一个生活的实践者的时候,我们相信您一定付出了很多的代价,这其中的代价就包括很多您的同行,从前的同行对您表示不理解,甚至不齿。

陈:我想这种过程我觉得是正常的,我认为是正常的,但我想也有很多的朋友经过这几年来我们所做的事,对我说说,哎,陈逸飞,你还做一样像一样。这句话我听了,真的,从心里感觉是一个美誉,也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因为我很努力,但不能说我就做成第一名,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第一名的,是一群人做一群事。如果我没有这点胆量或者我这些自己的认识,实际上我是不会去做的,因为你知道这里面要投进去很多钱。

希望被称作“视觉艺术家”

主持人:您自己感觉,您现在是最愿意做作为企业家还是艺术家?为什么?

陈:当然,我出席一些活动的时候,特别是主持人要来问我,哎,陈逸飞啊,我怎么称呼你,我说如果你称我为视觉艺术家,我觉得这是对我最最好的一种肯定了。我想这个名字应该可以成为我们未来所有人能够给的一个名字,因为我想我们的艺术家已经不是单纯的所谓的绘画、所谓的版画、雕塑,实际上我们都在做一个大视觉的一个工作。

主持人:陈先生给我们讲了这么多,我们大概对陈先生的思维方式能有一个了解,就是他看什么东西都会从美学角度去分析,去评价,去开发它。陈先生好像特别欣赏一个东西把它做得好,就把它当成留给500年后的子孙后代的一个礼物,是这样吗?

陈:可以这样说,这也是比喻吧。

主持人:陈先生,那您的逸飞集团有没有留给500年后人的意思?

陈:我想我一定会做下去,我想这一点不用置疑,所以我跟我所有的员工说,这个企业就是我的孩子,我只会把他拉扯大,变成一个有用的人。当然我现在是看到人家的商品写着一八几几年,非常佩服,我知道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我也跟员工说,闪光不等于成熟,也许你一个品牌出来的时候很闪光很亮丽,但是这跟成熟两个之间的距离是需要太多的时间去积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真的只能一步一步,很有耐心地非常有责任感地去把这个企业建设好。(据CCTV-2《商界名家》)

陈逸飞简历

1946年4月12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属宁波),其父陈庚赉(1906-1973)为化学工程师,母范雅芳(1907-1971)为家庭主妇,生他时已年近四十。同年全家乘船搬去上海。

15岁时不顾父亲劝阻,执意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

1963年以优异成绩念毕预科,直接升入同校大学部油画专业。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艰辛,在学校食堂常吃菜帮做成的“解放菜”和豆腐渣做成的“肉丸子”。

深受俄罗斯文化熏陶,偏爱托尔斯泰作品,并常将帕乌托夫斯基的著名散文集《金蔷薇》携带左右。有机会参观俄国画家的作品展,深慕十九世纪末俄国画家列维坦、列宾、赛洛夫、苏里柯夫、伏鲁比尔和二十世纪罗马尼亚画家科内流巴巴(1906年生),临摹大量他们的作品。至今,科内流巴巴仍是陈氏极度尊崇的画家之一。看罢电影《画家苏里柯夫》,渴望跟戏中主人公看齐。

1980年,陈逸飞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走向国际的艺术家,赴美自费留学。

1993年,陈逸飞回国创业,逸飞工作室成立,办公面积只有10平方米。

1994年,逸飞影视公司成立。拍摄故事片《人约黄昏》、纪录片《逃亡上海》、《上海方舟》。

1995年,逸飞模特经纪公司成立。

1997年逸飞服饰公司成立。2001年的销售额1.4亿元人民币。

2000年,世界著名风险投资基金软银softbank、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之一伊藤忠商社、法国最大投资基金vevendi联手投资成立逸飞集团,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

2002年,一本厚达400多页的时尚杂志《青年视觉》悄然问世,逸飞集团开始向传媒业进军。

“一个温文尔雅的冒险家”

陈逸飞是画家,是被西方人承认的极少数华人画家之一,同时,他的画在商业上也取得巨大成功。陈逸飞是一个浪漫写实主义者,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怀旧气息,特别是弥漫其中的古典与纯净,尤其动人。以陈逸飞名字命名的“Layefe”服装已面世许久了,它是陈逸飞手中流动的画面。他拍电影,第一部片子就获得了金马奖。他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他也很勇敢,这一点在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中可以找到佐证:“温文尔雅的陈逸飞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勇敢的冒险家,他曾给我笑谈过儿时往事,说自己曾把阳伞当做降落伞,当众从二楼阳台跳下,我看着他,将信将疑,但联系到他以后的经历,终于相信了。”

看了陈逸飞的故事,让人想到了牛群同志,因为早就有人说了,牛群同志是相声界摄影搞得最好的同志,摄影界里相声说得最好的同志。如果非要套上的话,逸飞先生是画界里生意做得最好的先生,商界里画画得最好的先生。

给人的印象,上海人是精明而现实的。逸飞先生一边画画,一边经营他的视觉王国。他利用他本身的技能及他的知名度赚钱,往深里想,他的技能及他的知名度就是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况且他的技能又是别人偷不走,无法复制的,所以在理论上想不赚钱也是很困难的。

逸飞在言谈之中,给人一种勉强超越自己的感觉。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是观看人的感觉,逸飞自己有没有勉强超越的费力感,那就不得而知了,就算费力那他也得扛,谁让他跟知识分子似的,善于总结和拔高。至于他说的500年以后怎样的事,那就更不着边了,今年夏天姑娘们流行穿什么裙子,我看他就说不准。(高晓春)

性格决定命运

母亲启蒙

1946年出生于浙江省镇海一个书香之家的陈逸飞,父亲陈庚赉是一位化学工程师,而母亲范雅芳则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从小在上海这座城市里长大。童年时代,母亲经常带着他到教堂去做礼拜,陈逸飞由此对宗教绘画、雕塑、节庆以及管风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乡在陈逸飞心目中是非常美好的,这在他日后创作的《水乡石桥》、《江南遗韵》中得到充分体现。陈逸飞说,他对上海情有独钟。而他作画的几个惯常题材———陈旧水乡、古典仕女、音乐人物,经过上海式的改造,就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怀旧,很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的陈逸飞,1980年转道深圳、香港自费赴美留学,进入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同年,他的作品入选纽约国际艺术中心展出。

1982年夏天,陈逸飞乘火车开始近两个月的欧洲之旅,遍访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观摩了大量欧洲名画原作,了却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当年年底,纽约哈默画廊慧眼识才,与之签约,并收购其12幅作品。第二年,陈逸飞在纽约著名的哈默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参展的42幅作品全部售出;1985年,他的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同年,哈默博士访问中国,将陈逸飞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赠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不在意成就

1991年,陈逸飞根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创作的油画作品《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元打破在世华人画家油画拍卖最高纪录;次年,他的新作又以198万港元被香港富豪邵逸夫收藏,再创卖价新纪录;1994年,他的《山地风》在北京以186万元人民币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收藏。

陈逸飞自认是在东西方艺术之间架桥的人,他的女音乐家系列绝大多数以西方女性为主人公,画面处理不失传统,精确的技巧归功于他对画面锲而不舍的钻研,画家的作品于是被置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美国与中国之间;这种不同寻常的二元组合,乃是陈逸飞的特性所在。这位画家把自己所画的人物置于空旷背景上的雕塑,其造型力度异常扎实、完美,技巧近乎炉火纯青,而且这些有助于透过画面表达纯属个人的视觉情感。

中国货成品位象征

执意返回祖国的他,忽然发现国人的生活仍然是千篇一律:所有人都住在单调的公寓单元里,都用挂历来装饰家里的墙壁,并且无一例外地穿着蓝色或褐色的衣服。陈逸飞进一步解释道:“我的意思是,10亿人活得毫无个性而言,我的理想是要将审美品位带给中国大众。”

1998年,陈逸飞创建了“layefe”高级服装连锁店,如今,这一品牌已经在35个城市中拥有100多家分店。接着,他又瞄准了中国人的购房热,从去年开始涉足家居装饰设计领域。而为了让自己的美学王国更为完善,陈逸飞还开办了一家模特公司,并且签下了“中国小姐”卓灵;同时,备受艺术学院青年学子钟爱的《视觉》杂志也已创刊。现在,陈逸飞还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年收入达2500万美元的广告公司。

“中国人现在的确很有钱,”陈逸飞说,“但是,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怎样消费才显得有品位。我有时会用西化的颜色和剪裁,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要具有国际水准。我希望有一天,中国货可以代表着质量和品位,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

为故事而拍电影

如果说首部电影作品,陈逸飞还只是画布的延伸,那么接下来的尝试就不同了。对于目前在人们关注中的《理发师》,陈逸飞表示,他是因为被凡一平原作中的故事所吸引,所以很早就买下影片拍摄版权。

性格决定命运

作为艺术家去经营数个规模庞大的企业,这在常人眼里似乎是不可想像的,那么陈逸飞究竟是如何管理自己企业的呢?

“性格决定命运!”陈逸飞的这句口头禅又开始频繁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出现。陈逸飞表示,要经营好企业,首先必须有时间观念;二是分析自己的实际能力,分析事情的可行性;三是要有非常好的团队,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对于挑选团队,陈逸飞似乎也有自己独特的主意,他坦言:“我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我挑选设计师是看他们的素质、悟性、才气而不在乎名气大小。我们的设计师每人都有至少10个护照,国外一些大的展览会是必看的,有时我还买回国外最新的成衣让他们解剖参考,公司里弥漫着很独特的艺术空气。”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设计师,都有着共同的理想,而他们的激情也让陈逸飞觉得自己充满年轻的活力。

说到以后的打算,已经功成名就的陈逸飞表示,钱已经不是重要的东西了。“现在我考虑的不是挣不挣钱,而是我喜欢不喜欢。艺术家都是游戏者,游戏的乐趣在于过程,不是结果。”


18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