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设计是功

2006-06-12 7632 0

唐曾平
济南设计师唐曾平

磨砺阶段
2000年--济南工业产品包装设计公司设计部
2001年--济南文化包装设计公司设计部
2002年--北京瑞联国际展览集团设计部

步入正途
2003年至2005年--中国力诺集团
2005年10月至今--济南拓海设计工作室
记者:谈谈自己让读者更深入的认识您?
唐曾平:
李敖大师住在台湾的阳明山,我唐曾平住在济南的无影山。
我的工作室叫做“拓海设计”,名字取自周董的电影,我喜欢海,自己去开拓。
“设计是功”是工作室的宣传语,传达给客户一个信息:做设计是见功力的。同时也传达给自己一个信息:做设计要下真功夫。
我很庆幸在做设计之前的十几年博览群书,亦有绘画的根底,也体验过不同行业,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自己在设计方面能做,如何做,做到如何。
作品的底蕴和内涵要看设计师的积累,而态度则是自我修为,每一次与客户沟通,每一次作品创作,小到饭店菜单,大到公司整体形象,五年来点点滴滴,把国际水准的作品交给客户,其实是传递一份真诚。
记者:平时除了设计创作外,还喜欢做些什么?
唐曾平:
阅读一定要占较大比例——由其对于人文类的内容;
保持运动;
拿出时间给音乐和电影;
最近迷上了郭德纲的相声;
其他在更新之中。
记者:您怎样诠释自己的创作风格?
唐曾平:
我的设计,以非凡创意立题,以认真细致呈现,不附另类之风,不为仿效之举,不求观者的惊艳之叹,但求作品历久弥新。
记者:性格因素是否也影响到了您的风格?
唐曾平:
性格决定很多事情,但性格可以磨练和提升,自我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不开阔的性格对于设计是很要命的。
记者:通过在(院校/广告公司/工作室)任职,您对设计艺术的传播和发展氛围产生了什么样的感触?
唐曾平:
设计师所依赖的传播手段以视觉为主,进而影响到受众的意识和趋向,而设计师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创造者,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改造者和提升者。我们希望好的氛围,前提是先有一个公平的生存规则,彼此平等才有好的氛围,受众的接受能力以及他所处的阶段都是设计师应该充分考虑的因素,如果一切从设计角度出发,就打破了彼此应该公平的生存规则,传播的力度必然打折,好的氛围也难以建立。
我认为设计师还是要把事情做的扎实一些,把设计作为事业去经营,不求一时的成败得失,现实一点说,我们很多受众是审美教育较为缺失的,为了营造好的设计氛围,大多数的设计师还是要勇于担起一份责任,就是引导和改造的责任,并敢于付代价。
妥协不是退却,面对现实也不等于放弃理想,设计师的付出必然由设计师得到回报,我们讲传播,讲氛围,就是要让设计师们看得更远,考虑的更多,而不是只做一群摆弄眼前图形的自以为是的匠人。
记者:创作中您的设计灵感源自于哪里?在灵感枯竭的时候您会怎样处理?您有什么办法让自己旺盛的创作力持续下去?
唐曾平:
灵感来自大脑。
灵感只会暂时停摆,不会枯竭,我是这样看。
保持对生活的观察,保持好的工作习惯,勤思考,多动手。
记者:人往往都是通过对外界的感受产生共鸣,然后产生艺术灵感。而把灵感转化为作品则需要一个过程。您是怎样把灵感转化成作品的?
唐曾平:
灵感是火柴,点燃炉灶,然后我们做饭、炒菜、煲汤,端上桌的就是作品,如果简单的把灵感和作品画等号,那可能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是怎么回事。灵感需要发挥,需要提炼,需要打磨,然后结合命题,相互交融,方可成形。
记者:哪些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您的创作?
唐曾平:
安静是基本要求。因素或许是青青河边草,或许是天边一朵云。
记者:您最近比较满意的作品是什么?请和读者分享您这次带来作品的创作历程。
唐曾平:
禄禧钻饰的标志设计方案。(作品在“标志部分”文件夹中)
禄禧:一家本地钻饰品牌,产品定位在高端消费群。

记者:您通过这套作品意图表达什么样的内容?
唐曾平:
“禄”代表着财富,“禧”代表着福气,此名称配此产品我是欣赏有嘉。从篆书演变而来的字形变化,流畅而紧凑,与名字的含义一样中国味十足。两个字结合一体,表现出了两者的共生共存,寄予一份美好的祝福,也表达了钻饰之于爱情是一份永恒相伴的见证。
记者:您在创作中碰到的问题是什么?
唐曾平:
表形和表意的平衡取舍。
记者:您觉得达到预期效果了吗?大概达到了几成?其中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唐曾平:
达到我的预期,超出客户预期,没有不满意。
记者:针对客户的作品,您觉得在沟通过程中最大的妥协是什么?
唐曾平:
不充分的沟通才不能不能被太多因素左右(当然包括来自客户的),要说妥协当然是对于客户最终的定稿必须要接受。

记者:您最理想的作品创作状态是什么?
唐曾平:
只能感受,不能言说。
记者:怎样的因缘让您选择设计专业?
唐曾平:
我是学金融的,早先没工作的时候,偶然的帮朋友设计了一个小东西,发现我可以比学过专业的人做的好,就一直做下来了。
记者:从接触设计这个圈子到现在,您觉得最欣慰的是什么?
唐曾平:
家人的支持,朋友的鼓励,大家的认同。
记者:在摸索、创作、直到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您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唐曾平:
有天赋的人拥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向无敌。
记者:您觉得设计创作与商业运作有矛盾吗?它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唐曾平:
如果把设计看作纯艺术,当然就矛盾。
看看所有的好作品,就会知道:设计是灵魂,商业是肉体,完美结合才有生命。
记者:对于正在成长的设计人来说,您认为从事设计行业应该“术业有专攻”还是“博学多才”?
唐曾平:
做真正的设计师就要“博学多才”,“术业有专攻”是懒人的借口、笨人的说辞。
记者:谈谈本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唐曾平:
只说一点体会——中庸。
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设计的过程必然面对多方的博弈,于个人,取舍往往在于一念之间,这念,往往不是杂念,而是私念,私念愈多,愈难以调和,作品就更难以提升到“事物本应如此”的高度。
记者:在设计创作的世界中,您觉得东西方存在哪些差异?
唐曾平:
设计确是源于西方,完整的理念,深厚的底蕴,遍布全球的商业文化使得西方设计长久以来处于强势地位,当它进入东方,自然以入侵者的姿态占据了我们的意识。西方的设计,就像地貌多变的欧洲大陆,特点鲜明、不拘一格,对于惯常线性思维的东方人,接受它很快,但难以真正消化。在东方比我们先行的是日本,日本人的西化步伐是领先亚洲的,但涉及文化领域,日本人的西化只是一件外衣,内在的意识还保持着完整的自我框架,这是日本在亚洲设计中很早就独树一帜的重要因素。说我们自己,中国对于西方设计表现出了文化的包容性,不是穿衣,而是吃饭,合不合胃口,是不是消化,吃了才知道,现在我们很多优秀设计师的作品开始蕴含着中国味道,而又不失西体,这样的改变使我们的设计更有生命力,甚至可以称为进化。从张扬自身文化的角度,我们的设计确实比日本要多花了时间多走了弯路,但我们消化的更好而且走的不是冤路,就像我们曲径通幽的园林,决不能改成直路,那样就成了超市。东西方的文化隔阂是不可能完全消弭的,对比一下英文版和亚洲版商业周刊的设计风格就可见一斑,夸张一点说,有点像油和水的关系,但我们的设计师,就是应该有一个本事,可以把互不相容的东西调成鸡尾酒。
记者:为我们介绍一下所在地的人文,您所在的城市是一个怎样的艺术与设计环境?就您个人看法谈谈所在地与其他地区设计环境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唐曾平:
这是一个北方的省会城市,人群趋于保守,鲁能泰山足球队的形象就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性格。
我学画的时候,还没有听说过设计,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海报”,到了上大学的年龄,才在中国城市的集体意识刷新过程中,批量的了解了一大批新鲜事。
中国的各大城市我都去过,要说设计环境,我看本质差的不多,顶多就是哪个城市的设计院校更出名,这属于行政因素,再一个就是哪个城市的商业文化更发达,那里的设计环境就会更宽松。
做设计师是光明磊落的职业,图利也图名,济南的设计师待遇都不高,但大家都很努力,之所以名气上不比杭州、深圳,还是归于一个保守,在这样一个名利都不双收的环境中,设计师需要更大的付出,更多的期待,所以我们蕴藏了更大的力量,更好的未来。
记者:生活在这个城市对您的创作带来怎样的冲击?
唐曾平:
现在由于网络的介入,世界更加的扁平了,每个专业领域的交流都变得没有障碍,这一点弥补了现实的很多不足。但既然说到现实冲击,多少还是有些感触。
济南不应是一个平庸的地方,不应该每年那么少的画展、设计展、摄影展、音乐会、演唱会、戏剧等等等等,这个城市需要更多活跃的因素,让大家的审美提高,至少让僵化在电视机前的人们来看看真正的好东西,让只知道唱歌蹦迪的人从心里受受震撼,让整天靠报纸消遣的人有点乐趣,让我们这些需要滋润的人解解渴。
每天走在千楼一面的大街小巷,看着姑娘们毫无美感的穿戴,艳俗不堪的各类广告,和很多的伪设计,这些东西无时无刻不在限制着设计师的思路和眼界。但,套用鲁迅的话——真正的设计师,要敢于面对最不堪的境遇和无处不在的冲击。
记者:您觉得应该如何藉由设计创作发扬中华文化和本土文化?
唐曾平:
实在惭愧,自认暂且没有资格这样高谈扩论。
记者:您觉得目前国内的设计界是一个什么样发展?
唐曾平:
万里长征刚开始,设计师们需自强。
记者:年轻设计师如何才能突破国内设计现有的状态,产生一个更高的飞跃?
唐曾平:
首先,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这个现有状态不是好状态,其二,年轻设计师就要去做突破。
要说现有的状态不好,是不是太笼而统之了?岂不是抹杀了那么多人的努力和成就?就因为大部分设计师还无所建树?我看不然,任何行业都是少数精英的世界,到什么时候多数人达不到顶级水准都是很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就说现在的整个状态不好。
年轻人要做的事很多,因人而异,不见得就一定要去突破什么,突破也不见得必由年轻人去做,一味强调年轻人要突破,容易使其迷失了自我价值和方向,容易为突破而突破。
先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助跑,再说飞跃,那样飞的更高更远。
记者:最想对设计界朋友(或设计界新生力量)说的话?
唐曾平:
设计是功。

作品:

   
   
   


86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