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汽车设计中国人才在哪里?

2006-06-12 15050 0

  意大利汽车设计师乔治·亚罗说:“中国的汽车设计过于模仿西方,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无法像欧系或日系车那样形成自己的流派。中国汽车企业,在制造硬件的投入上不比世界上任何汽车企业差,差的就是设计。”

  这句话弄晕了不少中国人,有些人还去费尽心力寻找乔治·亚罗口中的“中国元素”。

  “红旗车上不是用过宫灯和扇面”,老红旗的设计师程正说,“当时画红旗的时候,我的想法和国家的要求是一致的,那就是决不能画出和外国车相像的汽车来。”其实,问题不是我们的车是否有“中国特色”,关键是到底有多少“自己人”在设计中国汽车?

  汽车设计 “老外”主刀

  国内的合资企业一般都建有设计中心,却偏偏弃之不用。这当然很好解释,引进国外成熟车型可以热销,省去了不少风险。此外,在这些车上敲敲打打,做一些局部的改型工作,似乎也可以称为“原创”。虽然这些耗资上亿元的改型车换汤不换药,但不会遭遇知识产权诉讼的风险,相比“借鉴”研发而提心吊胆的民族企业,要安心得多。

  有人认为,如果不能做到本土化设计开发,即使拥有知识产权,配套体系的选择也将很自然地流向国外零配件企业。例如,选择德国设计公司,车用钢板就倾向于德国克虏伯钢板。据国外相关统计表明,一个自主品牌的研发,从设计、测试到最后批量生产,至少需要投入上亿元。对于推出新车型总被跨国公司“盯梢”的民族企业而言,最稳妥的方式就是买国外的设计。虽然花去不少钱,但至少不被指责为“抄袭”,落个耳根清净。比如奇瑞,向意大利人买设计专利,向英国人买技术,然后进行资源整合,将品牌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似乎也是一条行得通的路径。吉利、哈飞、华晨这些企业,现在走的也是这条路,倒是双环有些大义凛然,只是屡遭奚落。

  当然,请“外援”协助开发,在国外也很常见。通用、福特等厂家有50%的车型设计是委托独立汽车设计公司完成的。中国企业新车型的设计,为什么不能外包?符合潮流的车型设计,是决定中国汽车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因素,而这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软肋。为了请乔治·亚罗开发“中华”轿车,华晨掏了5亿美元的设计开发费。华晨没从乔治·亚罗那里学来什么设计“精髓”,中华轿车也没卖出什么好成绩。这5亿美元请一个中国的设计团队,恐怕绰绰有余了。要知道,国内的设计费用一般是国外的1/4—1/5,开发周期是国外的一半。

  北京理工大学的汽车专家林程认为,中国的汽车企业不用中国的原创设计,既有认为中国设计能力不高的因素,也有跨国企业刻意转移淘汰产品的因素。这也许并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合作开发总是采取“交钥匙”的办法,“中国设计”就永远没戏。何况有些企业,连“拿来主义”的精神都没有了。

  外国公司 中国挖人

  4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宾尼法利纳公司,目前有1/3的业务来自中国,而哈飞、奇瑞、长丰是其最重要的客户。意大利的一家汽车设计公司,今年1月份成立了中国分公司,据说,他们招聘了不少中国籍设计师,而且薪酬不菲。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一方面包下了中国汽车的设计权,另一方面又大肆在中国挖人。可见,想在中国见到具有“中国元素”的汽车越来越难了。

  问题出在哪里?现在开设汽车设计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也有学生在国际设计比赛中获奖,他们流失到哪里去了?有人说,在合资企业中,中国设计师实际上是工艺师,主要工作是把外方提供的产品图纸转化为生产工艺图纸。这只是看到了表象。笔者找到了几位曾经学汽车设计的人士,几乎没有人干“老本行”,薪水低是一方面,进了企业无用武之地才是主要原因。国内不少企业,找不到设计人才,就让技术人员顶;国外恰恰相反,技术人才不够,设计人才来补。

  “汽车设计需要一个团队的系统协作,一些新的领军人还会把自己的创新设计与已有传统相结合,使产品更具有生命力。”上海一家汽车科技公司的雷总,道出了中国汽车设计沦落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汽车设计公司太少,靠厂家的“内存”,根本无法建立优秀的设计团队。

  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测算,工业品外观每投入1美元,即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国外的设计公司不傻,你们的汽车设计专业不是冷门吗?毕业生不用改行,我们来挑。“奔驰总部的设计中心有一位中国的设计师,他非常优秀。”奔驰汽车设计管理高级经理HolgerHutzenlaub说这句话的时候,不少中国记者感到自豪。但当他们得知,奔驰与清华大学有密切合作,并会提供就业机会时,却不得不慨叹,跨国公司早已趁人不备展开了抢夺人才的行动。

  也有不少国内企业认为,培养一个设计人员花的钱太多,还不如直接请国外公司设计车型合算,这无疑是一种短视行为。人家挖光了你的人,就能永远赚你钱!


170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