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王朝闻——发现美的人

2006-06-12 16470 0

  去年十一月,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终于走完了他九十六载的春秋,带着他的座右铭“朝闻道,夕死可矣”乘鹤西去了。

  我是1994年与王老相识的,那年他们夫妇来宣州考察旅游,他被聘为宣州的旅游顾问,还成了双河村的“荣誉村民”。

  1996年5月,我赴京开会特地去拜访了王朝闻先生。在红庙北里文化部公寓的阳台上,一位身裹咖啡色睡袍、满头银丝刚硬而又显得蓬乱的老人,正全神贯注地数着石榴树上的花蕾。我真不忍心打扰他,还是他的夫人把他请了过来。

  王老听我介绍了宣州的旅游近况后,便打开了话匣子:“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善于发现美,树根也好,石头也好,都是客观存在的,审美者能否发现,发现的深度如何,关键在于审美素养,在于反复审视。如果自己没有发现,又不善于去发现,就好比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虽然天天‘阿弥陀佛’却不知其中之涵义……”纯正的四川话和有力而又不断变化的手势,使人很难相信这位精神矍铄、思路敏捷的美学泰斗已是87岁高龄了。

  当谈到如何看待人与事物的关系时,三句不离本行的王老又说道:“美是有深度的,有的在表面,有的在内里,那就看你的水平了。有的人长得并不好看,但你与他接触长了,就会发现这个人很美。电视剧里的刘墉长得并不美,还是‘罗锅’,但人人看了都喜欢,那是因为他为人正直,对皇上也不阿谀奉承,敢吐真言,并富有幽默感,甚至受了冤屈也能忍辱负重,坚持斗争,而在家人面前又显得轻松自如,表达出常人的喜怒哀乐,所以越看越美。”

  那年王老来宣州,在“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结识了半山腰翠云庵里一个叫宗真的小尼姑。交谈中,王老得知小尼姑是因觉得“人与人的关系没意思”而出家的。年纪不大的女孩为何要看破红尘削发为尼?这是个值得研究的社会现象。这事过去好几年了,但王老却一直萦怀,至今还想了解其“没意思”的原委。

  他说,小尼姑用非常简练的一句“人与人的关系没意思”,暗示了万般丰富的生活内容,引出一番为人处世的哲理;“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相交不是为了利用别人,更不是讨好别人,水有甜也有苦、有咸也有臭,只有渴了的时候才会去找水。有缘无缘是客观的关系,君子交往只是表面现象,酒肉交是交不长的。我们有时看见一个不该死的好人死了,会感到惋惜和伤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内涵在于“怒”字,我理解杜十娘的怒不是恨李甲负义,而是恨自己竟然轻信了李甲。她的投江自沉,不仅仅是觉得人间已丧失了她的生存空间,而是以自沉处罚着自己对李甲的轻信。王老情绪激动,还引用了川剧中杜十娘的一句唱词“千悔万悔悔不转”……

  思维跳跃的王老又把话题转到了旅游上来:“恢复谢朓楼是件好事,但千万不要硬造假古董,优美的文化是老百姓创造出来的,但真正的美不是做出来的,是自然流露出来的,看似偶然出现,其实是长期审美经验积累而成的。”作为宣州的旅游顾问,王老还告诫说,发展旅游业要有民族特色,宣城绩溪的“一品锅”,其实就是把红烧肉、荷包蛋、竹笋、干豆腐等山区特产一层层地码在铁锅里再煮熟的,是一道很受欢迎的佳肴,很有民族特色。发展旅游业就要突出地方特色,比如住民居、吃民餐、建民居式的旅馆。

  时近傍晚,而谈兴不减的王老又把话题跳到了动物方面,“蛇从不主动向人发起进攻,人们为什么把兔子说得很可怜,而又把狼说得很凶狠?”童心未泯而又习惯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东西的王老与我一一探讨着人人熟知,却又很难一语道破的问题。“研究者有时不一定能得出完善的结论,但将问题提出来就是创造,就有价值。”说着,王老将我按坐在他那堆满文稿的书桌前,让我观察南阳台上的石榴树反射到北墙书橱玻璃框中的影子,这时,我发现石榴树已经变成了一幅朦胧的板桥墨竹图了。

  诙谐幽默的王老真不愧是一个善于从偶然现象中悟出艺术创作道理的美学大家。

(CSC编辑)


185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