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学院派设计师”孔森

2006-06-12 16592 0

  认识孔森,是在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近日召开的一次筹备会上,筹备会给每个参会者发了一本“文博会”宣传册,这本精美而设计新颖的宣传册一下子吸引了记者的眼球。会后,记者采访了这本宣传册的制作者:“深圳孔森工作室”的主人公———孔森。

  爱读书也爱教书

  孔森1962年出生在白云黄鹤之乡武汉,1984毕业于湖北工学院装潢设计系;1986年又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师从陈汉民先生;198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这时,孔森在中国的设计界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他认为自己还是没有读够,为了开拓眼界,了解世界,1992年他又赴日本国立东京艺术大学设计学部研修。

  孔森爱读书也爱教书。1984年大学毕业之后,就留校任教,直到出国前。1993年底当他学成回国时,他又重新回到了他所热爱的校园。不久后,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告设计系主任,一干就是七年,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参予企业的各种设计,因而有“学院派设计师”之称。2001年孔森从学校调入深圳画院,开始创办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身份虽已有所改变,但对学校的热情依然存在,孔森工作室里成了一个小小的实践课堂,学生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每年他还到各学校去演讲,宣传CI,同时他还在湖北设计艺术学院做兼职教授,定期到该学校去讲课。以他自己的话来说,以前他的身份是专职老师业余设计师,而现在是专职设计师业余老师,“50岁以后,我还要再回到学校去教书”。他说自己天性中始终都有“孔子情结”。

  割舍不下的“设计”

  如果说教书是孔森的第二次生命,那设计则无愧于他的第一生命。“设计是人的天性。后来呀,一场游戏一场梦,一切都在过去。唯有那些黑白图形,有序的色彩凝结成一种精神,留下了永恒的印迹”,正是本着对设计这样的想法,孔森爱上了设计,想通过设计留下他思想中一切美好的创意,不让它流逝。

  在日本期间,孔森接触到了日本顶级设计师的作品,以后一有时间,孔森就骑着自行车到东京的各大广告、设计公司、画廊去考察,收集资料。在东京一年多,哪里有设计展哪里就有他的影子。

  1993年底,孔森原来的老师去日本作访问学者,联系到他,要他回国去教书,虽然那时的孔森在日本生活得不错,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很好,但一想到回国后可以继续搞设计,继续教书,孔森当即就答应了老师的邀请。

  孔森回国后,北京、海南、设计院校及机构都挽留他,但孔森还是把创业的第一站选在了深圳。当时深圳正处于白纸附在画板上的状态,它的年轻且青春的本钱和远大的志向都等着设计师们去设计去营造梦想,孔森正是看中了深圳的这一点,因此才谢绝各地朋友的盛情,孤身来到深圳。深圳所营造出来的独有的设计氛围,没有让孔森失望,正是在深圳圆了他CI设计之梦,并在圆梦的过程中打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

  CI之缘

  了解孔森的人都不忘记介绍孔森的另一个身份———深圳CIS研究所所长。CIS定义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简称CI。而正是CI让许多人认识了孔森,同时也正是孔森让许多人认识了CI。孔森留日期间正是日本CI比较盛行的时候,一日,他穿着一套中国出品的西服,做工非常考究,同行们以为是什么世界名牌,翻开衣领一看,什么标志都没有,都觉得奇怪,为什么中国的服装品牌形象与质量不符。刚回国的时候,日本的同学来中国旅游,从北京到深圳,一下飞机就说:“怎么又出国了?”原来这位日本同学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觉得这里和内地不一样,况且周围的灯箱上亮着洋招牌,满眼都是洋文,真以为是出了中国,孔森赶紧做了解释。当车子行至深南中路的摄影大厦下,日本同学又大呼小叫起来:“看大荣百货!”原来是一家矿泉水广告模仿了日本著名的“大荣百货”的标识。这时,除了羞愧之外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使孔森感到中国太需要自己的名牌形象了。

  正是缘于这种清醒的认识,孔森开始用自己的努力去填补中国CI界的空白,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为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广东许多赫赫有名企业标志就是孔森回国后设计的。

  设计理念:古今结合

  孔森的工作室是明式家具和装饰材料,现代化的电脑、音响、茶几,再加上多年国内、国外东奔西走带回来的一些传统工艺品,陈设于石板、地砖的原木架上,阳光透过巨大玻璃窗上的竹帘折射光影,室内明净、安详、身处其间,尤如古典民居,但与现代化的家庭摆设不分上下,虽无香格里拉五星级酒店奢华材料工艺那么精致,但其意旨不谋而合,那便是非常“中国化”。

  “一室而知主人秉性”,孔森的工作室恰好反映出他的设计理念:一手伸向遥远的过去;另一手伸向无限的未来。空间与色彩,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结合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孔森一心想设计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既要和世界潮流接轨又要有中国特色,摆脱学院派太高雅、太学术化的倾向,追求平淡中的奇特,绝对的民族性的抽象化,绝对的朴素和国际语言。


184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