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摄影大师郎静山的创作生涯

2006-06-12 6288 0

  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从14岁起即喜爱摄影。此后九十余年来相机就没离过手。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郎先生1926一1937年曾任上海《时报》新闻记者,是中国最旱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1926年,郎先生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这是我国旱期较有影响的摄影团体。1930年郎先生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郎先生1921年起参加国际沙龙活动,入选作品千余次,获奖数百次,先後被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接纳为高级会士,并被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组织聘为荣誉会员。1939年,郎先生将现代科学摄影计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合,创出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子,“集锦之法”在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之本,因而国际上评论郎先生的作品是“最现代的、同时又是最中国化的”。1963-92年创办中华民国国际摄影展。三十年来共有七十余国家前来参加,每年举办一次,参展作品多达七千件。1966/创办亚洲影艺协会并为该会之永久荣誉会长。1905-92年一直研究集锦摄影创作,八十七年如一日。1933-77年出版十本书,其中包括摄影集和集锦摄影技术。1937-92年参加世界各国无数摄影协会,并获颁无数荣誉。

  1995年4月13日,摄影大师郎静山在台北逝世,享年105岁。


  “影中有画,画中有影”

  郎静山先生是中国摄影界的先驱,自民前八年﹝一九○三﹞进入上海南洋中学预科念书,从李靖兰老师学习绘会、摄影及暗房技巧以来,至一九九五年,以一○四岁高龄辞世为止,献身摄影艺术的岁月超过了九十年,这个惊人的数字恐怕是后人可能很难打破的。

  郎静山先生原籍浙江兰溪,民前二十年﹝清光绪十八年,也就是一八九二年﹞农历六月二日生于江苏淮阴。由于受了父亲的影响,郎静山从小就对绘画很有兴趣,少年时期启发他对摄影爱好的李靖兰老师,也就是他的国画老师。绘画对于郎静山的摄影,尤其是对他日后所创造“集锦摄影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自学校毕业以后,二十岁那年﹝民国元年﹞,郎静山进入上海申报馆工作,任职于广告部。工作的繁忙,使他无暇作画,间接也促成了他专心的摄影。三十四岁﹝民国十五年﹞,他转任时报,成为中国第一位摄影记者。两年以后,又与黄伯惠先生等人于,时报大楼成立了“华社”,这是我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恰与北方的“光社”相互辉映。成立“华社”的同年三月,郎静山也举办了第一次作品展览,首开摄影展的风气。又过了两年,他开始担任松江女子中学摄影班讲师,这很可能是我国学校正式有摄影课程的开始。

  《湖山揽胜》是郎静山先生的得意之作。此照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运用国画山水的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上,从画面最右边的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的奇石丛树,左边的孤舟,远处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的国画山水景像,就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与世无争。此幅大师一生最后遗作及集锦摄影精华的完结篇,甚具历史与摄影艺术史上双重意义。

  郎静山一生有不少创举,譬如他于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摄影学会”,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并且他也是国人中第一位摄影作品得以在国际性展览中出现的人等等,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当然,还是“集锦摄影法”,这是他在四十七岁那年所创造的。  

  郎静山认为,所谓艺术摄影必须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  

  其实西方在一九二○年代就已有人使用“暗房叠放技术”,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之所以显得别具风格,主要应是他本身本来就具备了深厚的国画造诣与修养,并将国画中的画理与摄影技巧融合为一。  

  郎静山曾表示,中国画里所谓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集锦摄影的创作步骤非常复杂,包括了收集素材、排比图片、规画草图、接合底片等好几道过程,郎静山曾一再强调,“每一帧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在窒闷黑暗的冲映室中的心血结晶。”长期的坚持,也终于为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法”赢得了“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赞誉。

(CSC编辑)
   
湖山揽胜八哥 1930美人胡为隔秋水 1932
湖山揽胜八哥 1930美人胡为隔秋水 1932
   
冬季森林 1934虎视耽耽 1938齐白石 1946
冬季森林 1934虎视耽耽 1938齐白石 1946
   
狂野之最 1950森林之鹿 1956春天 1957
狂野之最 1950森林之鹿 1956春天 1957
   
斜风细雨不需归 1960竹子下的唱歌鸟 1968紧紧跟随 1970
斜风细雨不需归 1960竹子下的唱歌鸟 1968紧紧跟随 1970
   
中国式大学 1972渔夫归家路 1988启航 1988
中国式大学 1972渔夫归家路 1988启航 1988
   


67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