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造币专家的人生路

2006-06-12 8250 0

胡福庆

                    高级工艺美术师 胡福庆

  第四套人民币水印,他设计的;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护照上的水印,他设计的;“千年纪念”金币,他设计的……他深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是,过去我们不了解他……

  造币专家的人生路

  11月14日,深圳市五洲宾馆,胡福庆与中国人民银行第29届奥运会纪念币图稿征集委员会的其他几位专家一起,就29届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征集的问题进行座谈。作为中国金币总公司设计部的副主任,胡福庆就金银纪念币和奥运纪念币的总体情况作了讲解,他的讲解引来了阵阵掌声和惊叹声……

  座谈会后,记者采访了胡福庆。五洲宾馆渤海厅,阳光透过玻璃窗倾泻下来,记者面前坐着的,是曾经让人备感神秘的造币专家,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很健谈。

  18年大山生涯

  1949年6月,胡福庆出生在上海,当时,国民党对上海的轰炸还在持续,胡福庆的父亲就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大轰炸的幸存者。胡福庆的父亲中年得子,非常疼爱胡福庆,经常用方木劈刻轮船造型给儿子玩,胡福庆对造型艺术的喜爱就源于那时。1962年,胡父退休,那时候胡福庆刚刚小学毕业,他的母亲因为体弱多病一直没有工作,家境相当拮据。家境窘迫给少年胡福庆留下了很大的阴影,他喜欢画画,但家里连给他买纸的钱都没有。没办法,他经常到废纸店买3分钱一斤的小纸边;为了节省几分钱的车费,他常常徒步上学;读中学几年,他没有吃过一次肉菜……

  这些经历,胡福庆经常讲给自己的儿子听,儿子不太爱听,有时候甚至不相信他过过那样的生活。不管儿子怎么看待他的经历,胡福庆却非常珍惜清苦的少年生活,正是那段生活,给了他坚韧的毅力和认真的生活态度。

  1965年,16岁的胡福庆考入上海轻工业学校美术造型专业,那时候他的生活依然清苦,读中专的那几年,胡福庆一直穿的是胶鞋,直到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他才第一次穿上了布鞋。

  1969年,中国人民银行战备印钞造币应急方案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中实施,包括印钞、造币、造纸、发电、供水在内的工厂纷纷在大山深处成立。胡福庆毕业后,就被分配在位于四川大山深处的一间造币厂,开始了他18年的大山生涯。

  刚被分配到工厂,厂领导拿着一张第三套人民币的10元币券,指着上面“天安门放光芒”的固定水印对胡福庆讲:“你的工作就是水印设计雕刻,目前我国从事此专业的专家只有两个人,他们就是你的师傅。”

  对胡福庆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对年轻的胡福庆来讲,学习并不是困难的事情,真正困难的是如何面对与上海迥异的山区生活。工厂四面环山,地处偏僻,交通极端落后,生活也很艰苦。当时,工厂周围连间百货商店都没有,天黑之后,四处黑漆漆的,没有一点灯光。胡福庆说,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工厂到县里的路上能安上路灯,极度思乡的时候,他可以在灯光照耀下的路上散散步,不过,在大山里的许多年中,通往县城的那条路一直没有亮起来。

  由于造币厂的保密需要,胡福庆与外界接触得很少,这令年轻的他非常苦闷。他调整了自己的心理状态——与其苦闷,不如好好学点东西,好好做事情。拿定主意后,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钻研水印工艺上,他不但学会了师傅的全套技艺,还青出于蓝,创出了自己的特点。

  很多人都使用过第四套人民币,但很少有人知道,第四套人民币的水印技术全部出自胡福庆之手,4个作品分别是满版古钱四方连续水印(用于1元2元5元钞券)、陕北农民像固定水印(用于10元钞券)、炼钢工人固定水印(用于50元钞券)、毛泽东固定水印(用于100元钞券)。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人民币上使用本国技术研制的固定人像水印技术。由一个人全部囊括整套人民币水印雕刻设计,非常难以想像,过去从来不曾有过。

  设计第四套人民币水印的关键时期,胡福庆考入中央工艺学院特种工艺美术系的装饰雕塑专业。那段时间,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学校离单位要70多个小时的路程,这段路,胡福庆一遍遍地跑,后来,他以优异成绩毕业,第四套人民币的水印也顺利完成。

  胡福庆在大山里一呆就是18年,18年里,他由一个年仅20岁的小伙子变成了年近40的中年男人,18年消逝的是青春,沉淀下来的是胡福庆对水印工艺炉火纯青般的把握,所以,胡福庆从来没有抱怨18年艰苦的、与世隔绝的大山生涯。

  “下海”后又“上岸”

  在四川大山里工作18年后,胡福庆调到了河北省保定市,依旧从事老本行。上个世纪90年代初,胡福庆已经40多岁了,清苦地过了半辈子,他希望日子能过得好一些。在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他不顾妻子的反对,离职到社会上闯荡。

  胡福庆戏言,由于在制币厂这种单位呆久了,对社会上的医疗、保险等政策不是很了解,在离职前,他对《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上关于养老和医疗保险的所有文章做了很详尽的研究,当发现“下海”后依然能做到老有所养后,他决定“下海”。

  44岁那年,胡福庆开始了俗称的“打工”生涯,他先是到筹建北京世界公园的一家古建艺术公司任美术指导一职。后来,他只身南下,来到广东,与朋友在中山市筹建了一家小型的广告公司。自己创业后,他才知道经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几年他体验到了另外一种辛苦。当时,他经常穿着短裤在大街上刷广告,那种感觉让他很不好受——开公司确实赚了一点钱,但是,他感觉做一个小公司的老板,没有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敬。

  开办广告公司那几年,胡福庆的生活状态可以套用一句流行的话——“痛并快乐着”,钱赚得多了,生活中有快乐,开办广告公司一年,他就买了套房子,那是第一套真正属于他的房子……抛开物质上的“丰收”不论,胡福庆的精神上是痛苦的,离开了他所熟悉的领域,得不到应有的尊敬,那滋味真的不好受。

  好在“组织”及时地召唤了他,1996年,在中国金币总公司任职的老领导打电话给胡福庆,请他回北京从事金银币的设计工作,公司还承诺,帮胡福庆办好北京户口。

  胡福庆早就向往着回到造币领域,接到电话后,他立马卖掉广东的房子和公司,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北京。

  最得意的几件事

  胡福庆有句自创的名言:“人生在世,要留点痕迹”。原先,胡福庆主要从事水印雕刻,重新调入北京后,他主要从事金银纪念币的项目策划、金银纪念币的设计图稿评审及金银纪念币的样币评审等具体工作。不过,在业余时间里,他自主开发了一种艺术性强、技术水平更高的新的工艺:美术水印肖像,做水印肖像成了他的业余爱好。

  所谓的水印肖像,类似钞票上水印的防伪标志,看去似乎是白纸一张,但对着光线一照,一张栩栩如生的人像就显现了。做水印肖像的纸是胡福庆自制的。几年来,胡福庆为许多名人设计了水印肖像。一幅水印肖像他一般做两张,一张送给当事人,一张经当事人签名后自己留做纪念。

  1997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首次访华,就收藏了胡福庆为其制作的水印肖像作品,并在其作品上签名留念。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法国总统希拉克、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等都分别收藏了胡福庆为他们制作的水印肖像作品。

  与记者谈起这些事的时候,胡福庆的脸上写满了自豪。他把这些作品看作是自己从事水印雕刻以来最得意的事情之一。

  2001年10月,胡福庆在北京举办了水印肖像作品展,许多人都为这新奇的艺术表现形式感到新奇。有一个观众在留言薄上题词“独断专行”,这个带贬义的成语用在胡福庆身上却是褒扬,说明胡福庆的水印雕像知者甚少,能做者更加少。

  胡福庆的水印雕刻其实存在于许多中国人的生活里,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护照使用的纸张为侧面天安门固定水印图案和长城满版水印图案,这两套护照纸的水印设计雕刻均出自胡福庆之手。所以有人说,在中国防伪技术领域,也有胡福庆一席之地。

  再次来到北京后,胡福庆的工作内容从水印雕刻转移到了金银币的设计,他主创设计的“千年纪念”10公斤金币正面图案,此图案上部是腾空飞翔的九条飞龙,下部为中华世纪坛建筑造型。2003年的植树节环保银币设计,也出自他手。

  谈起家来笑呵呵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胡福庆的态度一直是严谨的,可是,当记者与他谈起他的家庭时,他的神态一下子生动了起来。胡福庆的观点是,家庭第一,健康第二,在这两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的情况下,事业就是第一位的。

  胡福庆的妻子是沈阳人,算是胡福庆的同行,以前,妻子跟着他蹲过深山,过了许多清苦的日子,但是,她对此一直无怨无悔,对此,胡福庆非常感念。他对妻子很好,除了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妻子,他在许多事情上都尊重妻子的意愿,正因为此,他的家庭一直很和睦。一个平稳的家庭让他可以把很多精力放在工作上,并在工作上取得成绩。

  与吃了许多苦的胡福庆相比,今年24岁的儿子小胡是个地地道道的现代青年,他现在在北京外语学院学习外语,对生活,他有自己的看法。胡福庆说,儿子掌握了他的水印技术,但是并不喜好这个,作为年轻人,他沉入不到这种需要长期积累的行业中去。胡福庆没有强求儿子,年轻人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生活。今年,胡福庆在北京给儿子买了套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让儿子搬到外面去住。他的理念是,儿子大了,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他给他买个小房子,是给他打一下地基,如果他想过得更好,就需要自己不断地努力。这个教育理念,对许多极度溺爱独生子的家庭来讲,应该是一个参考。

(CSC编辑)


89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