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法国时尚100年”设计展将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2006-06-12 3085 0

  时间:2004年10月10日-11月19日
  地点:中国北京·国家博物馆
  时间:2005年01月20日-2005年02月20日
  地点:中国深圳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法兰西共和国文化通讯部 法兰西共和国外交部
  承办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RGC有限公司

  概况

  《法国时尚100年》将于2004年10月10日至11月19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作为“法国文化年”在中国开幕的重要项目,这次展览将向中国公众展示体现了法国文化特质、浓缩了百年法国设计历史的精华。

  从规模上看,这个展览是在中国举办的外国艺术展览中最大的一个。220余件作品将占据国家博物馆3600平米的展场,作品类型涵盖了设计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建筑,从自行车、汽车到飞机、火箭的交通产品,从家具、器皿到电器等工业产品,也包括从香水、箱包到钟表、玩具等日常用品,更包括时装、运动服装这个设计中的大项以及广告设计等视觉传达作品。展品来自蓬皮杜中心、奥塞博物馆、30年代博物馆等众多重要的博物馆的收藏,它们汇集而成法国向世界第一次大规模展现的设计专题展,可以将其称为“世纪之镜”:既反映了法国社会从近代走向现代,从现代走向当代的文化变迁,也反映了法国设计领域的文化承传、探索与创新、更反映了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呈现出法国设计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品格。

  从1899年问世的雷诺牌A型无马载人车到今年刚刚推出的雪铁龙空中梦幻概念车,从1900年代表了新艺术风格的巴黎地铁站入口到协和号飞机和阿里亚娜火箭,从1904年出品的卡地亚腕表到1994年的瓷质收音机……展览汇集的设计原作、模型和图片构筑成一个视觉斑斓的丰富结构。那些出自世界著名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之手的“第一个”创造,提示了法国设计不断推陈出新的思想与观念、技术与材料,阐释出法兰西民族在整个20世纪和面向未来的文化理想与生活态度。

  中法双方策展人将全部作品编排成历时性和专题性相结合的立体结构,使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法国设计走过的历程,体会设计名家在创造上的文化依据和个人风格。对于中国设计界的专业观众,无疑是一次认识与研究法国设计学术特征的极好机会;对于广大普通观众,则将是一次走进法国设计世界、感受法兰西文化风情的最好体验。

  展览主要内容

  展览的全部作品按照时间和类型分为5个部分和两个专题。

  1、世纪之初的设计(1900—1924)

  1900年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是法国跨入新世纪的象征。这个展览的第一件作品即是由赫克托·吉马尔设计的地铁入口,其以华丽柔曲的植物纹样以及花型,彰显了世纪之初的“新艺术运动”的潮流。在设计领域中的法国本土流派开始出现,南锡流派于是出现了,主要代表人物是道姆兄弟、马诺雷勒和普卢维等设计师,推进了设计的法国风格,并体现在要将法国塑造成全世界最懂得生活艺术的“装饰艺术联盟”的理想上。最早问世的几家如卡地亚、香奈尔和路易 •威登等高级品牌,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形象。但新的创意不止于此。在地面奔驰的有雷诺汽车,在空中翱翔的则有瓦桑兄弟和山度士·杜蒙等发明或驾驶的早期飞机。设计师不断地尝试创新,挑战技术极限,并且大胆地投入征服其他尚未开发的领域。

  在二十世纪早期的设计领域中有许多典故值得品味,极具奢华卡地亚(Cartier)腕表的产生就象一个传说:故事发生在马克西姆(Maxim)高级餐厅的晚餐时刻,亿万富翁同时也是飞行家和飞机制造商的巴法混血儿艾伯多·山度士·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对于每一次降落时就弄丢或打破他心爱的怀表感到不胜其烦,于是向他的珠宝商朋友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求救:“路易,我求求你为我发明一只不会脱落也摔不破的手表吧!”于是乎,第一只运动与社交两相宜,充满冒险感与创意的腕表——卡地亚腕表诞生了。同样,人们一般只知道米其林以制造最优质的轮胎而享誉全球,可这次展览中的米其林却以另外一种姿态矗立在人们的面前,那就是米其林地图与公路指南,它以权威和新颖的方式回答了人们外出旅行中常见的问题。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一本简单、清晰易读和高效率的地图典范。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法国设计面向20世纪的探索姿态。

  2、现代化的发明(1925—1949)

  20世纪已过了1/4并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在这样的背景下,1925年的世界博览会在巴黎开幕。尽管表面上一如既往,然而一切已不可同日而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整合运动开始了,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博览会结束后,柯布西耶(Le Carbusier)、马莱史提文斯(Mallet-Stevens)、查里奥(Chareau)、艾琳·格瑞(Eileen Gray)于1929年初夏成立了“现代艺术家联盟”(UAM),这个组织创造了以谨慎、严谨、高贵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法国现代风格。1927年6月剪彩的法兰西岛号达飞客轮,被称为“大西洋和平路”,其严谨、开放的设计风格代表了法国现代运动的经典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人们对科技的探索精神,通讯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LTM电话一经问世便成为现代法国家庭必不可少的设备。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家用电器设备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1930年,由布罗尼工作室设计的铝制电热器彻底解决了烹煮的问题。1932年让·曼特勒特发明了家用小绞菜机,替代了过去以手工压碎研磨的传统方式,而把蔬菜绞碎,使繁杂的家务劳动变得更为简单,体现了现代人对方便快捷生活方式的追求。

  3、休闲与消费时代(1950—1979)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阴霾中走出来的法国人,放弃了过去温馨甜蜜的家庭生活,开始了更为理性化的时代,设计开始于工业化大生产的进程有机结合。1948年由工程师安德烈• 勒菲弗和造型设计师弗拉米尼奥 •贝克斯托尼共同研究的2马力雪铁龙轿车出现在该年汽车大展上,销售量一路攀升,并且直接影响了同时期轿车的设计风格。家用电器的发展速度也日渐加快。从Novex Siebert熨斗到闹铃收音机,各式各样的产品充斥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还有引领时装潮流的先锋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又使精致奢华的服饰及饰品,重新回到女士的生活当中。

  建筑的现代步伐日益加快,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1977年正式对外开放的蓬皮杜中心集中体现了休闲与消费叠合的两元文化特色。此后的20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法国各地的博物馆、戏剧院和音乐厅等文化机构,更加确立了这种走势,也成为法国新建筑学派风格的最佳见证,而努维尔、贝洛和保桑巴克等风格则成为世界建筑的典范。

  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使人们的生活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香奈尔的时装以其精良的做工和突显高贵气质的特征受到朝气蓬勃的现代女性的青睐。现代人的主要娱乐设备——电视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商品。由夏尔波诺设计的电视机在1958年与公众见面,就是这台以木材、塑料、玻璃和金属为材质制成的电视机改变了人们过去的生活方式。同时期的家具设计风格也逐渐艺术化、合理化,新的设计理念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出现。艺术家贝尔纳 •兰西雅克(Bernard Rancillac)于1960年设计一张造型奇特的椅子,有一根喇叭状的管子和两个耳朵,给它起为“Elephant”,并且采用了塑胶作为原材料,使椅子坐起来更为舒适,符合现代人崇尚休闲的心理特征。

  4、创造者的年代(1980—2000)

  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设计艺术的发展空间也日益扩大,逐渐渗透到高科技领域。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结合得更加紧密。从巴蒂斯卡夫(Batyscaphe)潜水艇到1979年阿里亚娜(Ariane)系列运载火箭的升空,从设计师马阿塔利 •克拉谢特(Matali Crasset)、拉迪设计组(RADI Designers)等的家庭式幽默设计到法国电力公司和斯奈克玛公司提供的高新科技,使法国的设计在以科学为先导的前提下也不失温婉的人文特征。

  5、面向未来(2000年——)

  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法国人也不会放弃对浪漫与舒适的追求。为此,他们为未来制定了宏伟的计划。2007年将落成的布利码头博物馆(Mus du quai Branly)是雅克 •希拉克总统倡导的项目,将收藏亚、非、拉、美及大洋洲的文物。总设计师让 •努维尔决定将博物馆建在塞纳河弧形的西岸,因为在这里可以充分利用空与实的搭配,产生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

  专题之一:文化建筑30年精萃

  没有任何设计比建筑更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的文化理想、艺术智慧与科技水平,特别是它们三位一体的集合面貌。19世纪的巴黎城因建筑的繁盛而享有“花都”的美誉并令整个西方世界为之倾倒。埃菲尔铁塔作为现代建筑的先知至今仍然是巴黎城作为“世界之都”的名片。但是,法国建筑从现代到当代的发展继续书写了它的荣耀,特别是在品质的内涵上成为20世纪世界建筑史上独特的篇章。在某种意义上,建筑是最大的设计。因此,在本次展览中,策展人精心挑选的一组建筑便成为又一道法国风景线。为了突出展览的文化氛围,这组建筑选择的是最能吸纳法国乃至世界公众的近30年著名的“文化建筑”。

  这组建筑由近20张建筑及相关图片和10个模型组成。特别是精藏于各博物馆的建筑模型是观众平时不易看到的建筑师“手本”,它们包括1977年落成的蓬皮杜中心,1995年落成的巴黎音乐城,1989年落成的卢浮宫金字塔,1997年落成的法兰西国家图书馆,1994年落成的电影博物馆以及将于2007年落成的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艺术博物馆等。

  这些建筑的精萃提示了法国文化建筑30年中两条并行的主脉:一条是由创新观念引动的反传统设计,由皮亚诺和罗杰斯设计的蓬皮杜中心,在亮相巴黎的日子里,曾引起巨大的争议,许多追求时尚的法国人也无法接受这个“肚肠露在外表”的工厂式建筑,但它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的新变,甚至可以视为60年代末期法国社会变革的视觉结果。后来,蓬皮杜中心成了各国观众莅临巴黎不能不造访的文化中心,它集艺术收藏、展览、图书馆、电影资料等的文化功能连同它本身每年吸引了600万观众。与之相隔20年,由佩雷设计的法国国家图书馆(也称密特朗图书馆)也是这样,它由书本开合概念转换的造型,在人们的争议中成为塞纳河畔的亮点。在夜间,它朝向河流的立面是两块面积最大的屏幕,和它的功能相吻合,发布着最新的图像信息。将于2007年落成的布兰利码头博物馆是由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倡议的在建项目,主要收藏展示亚洲、非洲、大洋州和美洲的文明与艺术遗产,它的落成将为塞纳河流域增添又一新的文化景点。

  当代法国文化建筑的另一条主脉是对旧建筑的翻修和改建,这也是建筑设计的另一种文化时尚。闻名遐尔的例子是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由旧奥塞火车站改建的奥塞博物馆,它的藏品以印象派绘画为著名。在“法国文化年”来到中国的日子里,一批印象派绘画精品将首展于北京。在近30年间,波尔多市的原羊毛仓库被瓦罗德和皮斯特改建为当代艺术馆,里尔市的美术博物馆,经让·马克·易波和米脱·维达尔之手焕发新颜,都是成功的例子。这两股主脉相得益彰,展现了法国建筑设计迎合社会文化需求的发展路径。展览中这组作品,将作为天安门地区由法国建筑师安德鲁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补充知识,供广大公众理解法国建筑的文脉与情境。

  专题之二:法国百年时装集锦

  和建筑一样,时装也是设计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且因与人类生活与审美的关系更为密切而成为一个国家设计文化的象征。巴黎时装就是法国时尚的代名词。为此,本次展览专辟400平米空间展出时装设计,在一个长达40米的象征T形台的玻璃展柜内,38款时装将构成法国百年时装设计的缩影。6个屏幕同时播放的时装发布影片资料,烘托出法国百年时装的历史氛境。走进这个展厅,就如走到巴黎香舍丽榭大道,一眼全览了大道两旁的服装名牌店的橱窗。

  从1900年的晚礼服带出的古典向现代转折的时装风格开始,这个系列演绎了法国百年时装的变迁;20年代实用价值在时装上的体现,表现为华丽的装饰让位于明朗、舒适的款式;战争结束之后富裕生活的复苏,在50年代的晚礼服上得到反映,高贵优雅成为突出的气质。与此同时,个性的时装风格开始盛行,著名时装设计师的名字和时装店的名称成为不胫而走的“品牌”,克里斯汀·迪奥、皮尔·卡丹、伊夫·圣·罗朗以及路易·威登等将让中国观众感到亲切。问题不在于展示这些品牌的产品本身,而在于让观众看到时装与时代、时装与文化、时装与市场、时装与品位之间的密切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与法国文化气质的完美结合使这次展览散发出迷人的气息,这是一个熔铸着“大设计”理念的展览。展览详实地反映了法国人一百年的生活状态,是那么地真实亲切,仿佛是一位年长的老者把法国百年设计历史向观众娓娓道来,散播着经典文化的悠古气息,闪耀着现代文明的科技之光。

  这次展览不仅为中国人民了解法国设计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也加深了两国人民在内心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展览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举办场地,象征古老的中华民族正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姿态面向朝气蓬勃的现代文明社会,焕发出充满动感的青春气息。

  展览策划人和特约撰稿人:

  本次展览由法方策展人瑞克·加德拉和中方策展人范迪安联合策划。

  瑞克·加德拉(Rik Gadella) ,活跃于法国的著名策展人与艺术活动组织者,1986年创办皮卡龙出版社,与著名画家和摄影家合作出版了许多艺术家书籍,曾策划组织巴黎国际艺术图书博览会、巴黎摄影展、20世纪设计展览等重要展览。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曾策划《都市营造:2002上海双年展》、第25届圣保罗双年展、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中,策划《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你好,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想象:中国当代雕塑展》等重要展览。

  特约撰稿人:吉尔·德尔雷(Gilles de Bure),曾任法国《城市》、《全球》、《巴黎晨报》、《技术艺术》等报刊记者和文艺评论家,著有15本有关艺术建筑和设计的书籍,包括《城里的墙》、《当今法国家具》、《亚洲风格》等,担任许多展览的设计与顾问,现在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任教,曾获2001年建筑学院建筑评论大奖,是艺术评论国际联合会成员。



34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