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火车意象
想象一下这样的录像画面:火车轰隆轰隆的开着,窗外树影急速掠过,抬头看空中的电线分分合合,镜头摇下来,铁轨分开,交合。镜头摇进车窗里面,速度忽然变慢,失神的脸孔,太阳的光斑在人脸和座椅靠背之间浮动。镜头又摇向窗外……这样的画面你是不是有点眼熟?少年的满腹心事,在这样的画面立面凝固为公式。文学青年情感丰富而旅行经验却还有限,所以一次旅行很容易被夸大为人生隐喻。上车下车,来者如潮去者如烟,车上不断的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少年生出鸿爪雪泥的空漠之叹。问题是,其实不止是你,几乎每一个敏感并爱好诗歌和散文的青年都起码一次构想过或做过这样的作品。这样的画面如果再配合上无坚不摧的实验电影三板斧:光斑划痕、频闪加噪音,逼格就更高了。这里面噪音要带上电流效果,可以适当考虑混入心跳和呼吸-打鼾的身体要素。要显得空灵,一两声清亮的钢琴勉强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担心直奔黑白太没节操了,那么调色也是必要的,调色的原则请参考手机中的图片加工程序中的“冲印”“岁月”“鉻黄”效果,以褪色和苍白为正宗,千万别忘了加上暗角。如果想要显得纠结—嗑药感—甚至于失忆,那么截取录像片段,切碎,不断地重复、闪回。偶尔的静音加慢动作表示断片……这些都是标准语法,不用就不叫情怀党。这样的动态画面,因为语法成熟,单独看其实是有效果的,但是如果连看每次10个类似的录像,又连续看了20年,其效果就等同于夜店里面充当聊天背景的片花了。
顺便说一句,长期沉湎于这种感觉,做这样东西的人,有自杀倾向。
平面设计
工业设计
CG插画
UI交互
室内设计
建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