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欣赏
资源
服务
返回首页
深圳机场T3航站楼 机场界的“苹果”
作者: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
  它酷似飞鱼,有38000多个天窗,用美国航空母舰的防水材料……它被称作机场界的“苹果”。


  航站楼大厅前的曲线走廊,用于遮雨和遮阳。


  这些天窗都是根据深圳当地的气候和日照条件研究设计。


  航站楼里这些大柱子,除了支撑作用,还是空调柱和音响柱。

  深圳或将出现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建筑——— 深圳机场T 3航站楼。它不仅造型独特,打破了传统机场的对称结构,它不仅突破了普通机场只有屋顶符合飞行动力学的规范,整个建筑都在完成对飞行器的模拟,它还有更令人震惊的细节——— 有38000多个天窗,而且每一个天窗都根据深圳当地的阳光角度考虑功用,结构、采光与景观都在完美融合。即便是,它还没有完全投入使用的现在,世界建筑设计界也都在关心。该项目的主体工程已经通过验收,正在进行民航专业工程的设备安装及调试,及商业精装修工程,预计在今年8月左右投入使用。日前,南都记者独家探访T 3航站楼,提前揭秘这一或将成为深圳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

T3航站楼拥有梦幻表皮,它是机场界的“苹果”

  比起老机场来,T 3航站楼更是靠近海。它的造型被称为“飞鱼出海”。流线型的建筑外形酷似“飞鱼”状,主指廊的五个凹陷区使得整个钢屋盖外形显得灵动。进入航站楼内部,则这种灵动被发挥得更加彻底———内部空间异形复杂,让整体视觉充满多变。如此体量的巨无霸竟然能有轻巧与灵动的质感,着实让人震惊。

  这不像是一个建筑,更像是一个硕大的装置艺术品。而在内饰中,也是如此,用来支撑的柱子中有些被设计成了“空调柱”,有些当中还隐藏了音响,莲藕般的出风口颇有后现代的感觉。这些都是源于机场的设计方意大利福克萨斯公司本身具有的意式浪漫气质。据该公司深圳机场负责建筑师田芳介绍,这个项目从2007年就开始投标准备,如今终于可以呈现出深圳机场与众不同的特质。

  天窗是最令人震惊的细节———不,这已经不是细节,而是全局。整个建筑几乎就是由天窗构建而成的。“这些天窗都是根据深圳当地的气候和日照研究设计而成的。靠东方的天窗会迎着太阳,让采光更充分,而西面的天窗则是半立着的,以避免西晒。”田芳说,“不仅如此,为了让视觉上不难受,在比较开阔的餐饮区,天窗较为宽敞,体现闲适感,而在安检区,天窗则变得小而密集,营造出一种人流收缩以及较为紧迫的感受。”

  项目联合设计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所所长、深圳机场项目负责人马泷,也曾经负责过北京T 3航站楼项目。“从功能格局上而言,深圳机场的格局体系基本是沿用北京机场的模式,而该模式亦是脱胎于香港机场,功能设计上的一脉相承,已经确定深圳机场的一流水平。我们预计这个机场在5年之后,年客流量会达到4500万人,而这也将是对城市品牌的巨大提升。”马泷说,“最出彩的应该是它很梦幻的表皮。它来源于深圳的海洋氛围,也有飞翔的概念,把整个空间关系与建筑基调做得充满梦幻。如果说,北京的T 3是高科技的、严谨的、现代的,是机场中的IB M,那么,深圳机场则是超前的、未来的,是机场中的‘苹果’。”

整个建筑都是出于对飞行动力学的研究,单防水就论证了两年

  马泷提到了一组数据可以了解T 3在建筑上的超前,当然,这也同时意味着困难。“北京机场有300个天窗,而深圳机场则有38000多个天窗。整个屋面上最怕的就是开天窗,更何况是这么多?单单是为了防水的事情,就讨论了两年,反复实验。我们主防水层就做了4层,防水材料都是用的美国制造航空母舰上的材料。从规范上而言,2%可修复的漏点是规范允许的,但事实上,2%就是几百个漏点,生活中又有谁能容忍?我们尽量精细,更精细。”即便时至如今,主体结构已经验收,马泷依旧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但它真的太漂亮了,建筑师们都在被它所感动。”

  马泷说:“这对全世界来讲都是一个挑战,它的设计难度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在它盖成之前,就已经有相当大的国际知名度。很多建筑师都在关注它。”

  都市实践主持设计师孟岩很是中意这个设计。他当年也是这些项目竞标的评委之一。他回忆,当初投标时,这个方案的文本很薄,并不是特别突出,“但它打破了传统机场的模式,它在空间形体上不是完全对称的,与很多机场模拟飞行器只是单纯模拟屋顶相比,它全部建筑本身都是出于对飞行动力学的研究,不论是结构、采光、景观都结合得比较好,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对于建筑当中可能面对的困难,孟岩认为,“难度一定很大。但我从来不认为,建筑施工不好会是我们的借口。1936年的时候,人都吃不饱饭,但建筑的质量让现在所有的施工队汗颜。就应该有这样的建筑去逼着施工不漏水,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深圳有很多建筑有惰性在里面,不想麻烦。而这恰恰是通过一个大项目逼整个行业在设计的手段、方法、理念、施工的水准等方面向前推进一步。”

深圳在国际上真正有分量的建筑可能就是这个机场?

  在孟岩看来,这个建筑最大的创意并不是在于建筑本身,而是在于创新的机制。“任何一种结果是跟机制有关的,一个城市产生一个好的建筑必定有个好的机制在。之所以有很多糟糕的建筑,必定有糟糕的机制。”孟岩说,“当时甲方机场有个非常好的策划。他们找了一部分曾经做过机场的建筑设计公司,以及没做过机场的设计公司一起竞标。机场是非常专业的,就像医院一样,全世界机场几乎都是那几家专门做机场的在设计,很难有根本性的创新。毕竟,长期当专业在做的话,会难免有专业的套路和惰性。而这种机制,让新机场有了创新的可能。”

  马泷也表示,这种“奇特”的组合让整个机场设计不受复杂功能的限制,能充分发挥好看的功能。

  在孟岩看来,一个老人装嫩是可爱,说明有活力,而一个年轻的城市装老,则是可悲。“如果深圳不敢创新,想找一种所谓的稳妥,那就是什么都得不到。深圳只有在创新上拥有无限的机遇。”孟岩说,“深圳已经有了那么多大型的国际建筑,但真正拿到国际上有分量的,可能就是这个机场。巴黎有埃菲尔铁塔,伦敦有伦敦眼,北京有CCTV,深圳就是有机场。”
本文相关关键字: 深圳 | 机场 | T3航站楼 | 马泷 | 孟岩
继续阅读:
编辑:shx
推荐
全球最新商品包装...
山里日红 云雾之...
重新诠释可口可乐...
Google Tel Aviv...
花边
精湛的西瓜雕刻
造型香皂设计
Harry Smith的翻...
Carolien的废品创...
另类性感 时尚刺...
看这些纹身的女人...
排行
专题
  • 平面设计

  • 工业设计

  • CG插画

  • UI交互

  • 室内设计

  • 建筑环境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合作伙伴设计服务关于我们版权申明
中国设计之窗 ©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30610号 
Tel:0755-21041837 客服:serve@333cn.com 资讯提交:news@333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