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欣赏
资源
服务
返回首页
妹岛风格 一种静静蔓延的美学
作者:时代周报  来源:时代周报  :
  妹岛和世生于1956年,曾就读于“日本女子大学”(Japan Women\"s University),1981年毕业。后参加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的东京办事处。1987年,妹岛和世建立自己的公司“妹岛和世建筑事务所”(Kazuyo Sejima and Associates)。同年,西泽立卫加入了这个公司。当时,他还是“横滨国立大学”(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的一名学生。1995年,西泽立卫打算离开,建立自己的公司,但妹岛和世劝说他留下来,使他成为合作者,并且将公司改名为“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建筑事务所”(SANAA)。他们保持独立的业务机构,经常接手一些较小的建筑项目。近年来,SANAA完成了许多受到赞扬的国际项目,包括2006年在俄亥俄州的托莱多艺术博物馆(Toledo Museum of Art)的“玻璃展出厅”(Glass Pavilion)。2006年在德国埃森的“矿业同盟管理学院”(Zollverein School of Management)。2007年在荷兰的Staadtstheatre Almere和2007年在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等。2010年5月17日,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获得“普利兹克奖”。

  设想下列场景:在某栋能够代表着人类近代建筑艺术高度的建筑物大厅里,37位普利兹克奖(注:普利兹克奖是每年一次颁给建筑师个人的奖项,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之称。1979年由普利兹克家族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蒂发起)得主齐聚一堂,想要合拍一张类似每年奥斯卡金像奖所有得主在一起的超级明星大合照。大厅内放眼望去,必将星光熠熠:设计了世界级地标“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约恩?乌松、以代表作“光之教堂”让世界为之倾倒的日本建筑艺术家安藤忠雄、为巴黎罗浮宫安上玻璃金字塔的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了香港汇丰总部大楼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的诺曼?福斯特、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设计师王澍—连上已经去世的首届大奖获得者、在1929年巴萨罗那世博会上设计了让人惊讶的德国馆的菲力普?强生,大师们必须身着最能体现个人风格的服装,错落有致地站定,定格—一幅多么让人激动的画面。

  如果在现实里也能将这张幻想中的照片拿在手中,我敢打包票,你第一眼投向的,一定会是日本女性建筑师妹岛和世。2012年12月8日,作为由香港设计中心主办的“设计营商周2012”的闭幕讲者,妹岛和世将出现在香港湾仔会议展览中心。在此之前,时代周报记者以邮件的形式,提前专访了妹岛和世。

妹岛风格

  之所以在众多建筑大师中将第一眼给予妹岛和世,并不仅仅因为她是迄今为止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两位女性建筑师之一(另一位是2004年获奖者扎哈?哈迪德,在中国的设计作品有广州大剧院等),而是她独特的“妹岛风格”。

  从学生时代起,极度削瘦的身形就是妹岛和世的外形标志。她究竟瘦到何种地步?她的体重到底是哪两位数?日本当代著名华裔建筑及艺术评论家方振宁,用了“不具供人欣赏的体型”这样的形容词。和妹岛精致、灵动、通透的建筑设计风格背道而驰,作为一个女人,她在绝大多数时间内,好像对自己的外形毫不上心:一向素颜,有时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有时裸眼面对镜头。发型更是随心所欲,除了早期的蘑菇头略有设计修剪的痕迹外,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任由黑发从中分开、散落两边,如果太长就胡乱扎在脑后。在妹岛和世手捧其标志性作品“新当代艺术博物馆”(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模型的照片中,摄影师在一瞬间精确地抓住了妹岛外形的精髓:飘散的黑发,丝毫不试图掩饰岁月痕迹的脸庞,沉思的眼神—对于普遍精于打扮并以此为礼貌的日本女性而言,这无疑是极其自我的做法。

  让妹岛和世引人注目的原因,还有她的衣着。早期的建筑设计师们,以自己的专业性为荣耀,会穿讲究的套装,打一丝不苟的领带,和其他各个行业的顶尖工程师们保持一致。而当近代建筑更多强调个性与艺术,建筑设计师的着装也变得多彩与时尚,即便表现随意,也大多是在精心设计下透露出的随意。反看妹岛和世,她尤其喜欢把自己包裹在黑色圆领T恤一类的极简服装中。面对镜头,偶而会套上一件稍有民族风格的背心,或是挂上一条长长的晶体项链。方振宁说她“这几年的穿着开始时尚”,也无非就是带点设计图案的T恤、黑色连衣裙,以及反复出现的那件金色打底、白线成花的背心。至今为止,在妹岛身上,能看到的最用心的打扮,是在一件枣红色毛衣外加一件紫色背心,领子和袖口的设计同样是极其简单的。

  妹岛抽烟,烟瘾还不小。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现场,她坐定不久就询问在场媒体,自己是否可以抽烟?得到允许后,便从随身包中拿出香烟和打火机。她安静,话不多。每当SANAA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共同创立的建筑事务所)必须以二人姿态共同面对媒体时,说话的大多是年轻的西泽立卫。2010年,SANAA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妹岛和世这才不得不多说一点。她随和,喜欢微笑,寡言依旧。和那些获奖后在世界建筑舞台上频频推出大型建筑新作的普利兹克建筑大师们不同,获奖后的妹岛和世依旧控制着SANAA一年接手一个建筑项目的频率,除此之外,她专注得更多的是一些小型建筑项目—这同她的外在形象如出一辙,保持真我,不为环境所动。这就是“妹岛风格”。

从“菊竹流”到 “妹岛流”

  在迄今一共三十四届的37位普利兹克奖得主中,日本建筑界前后贡献了五位建筑大师,超越了有四位获奖者的英国,仅次于有八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的美国。相比之下,法国、葡萄牙、丹麦、德国这些设计强国在普利兹克奖领域各仅有一两位代表人物。

  对于日本建筑界,日本当代著名华裔建筑及艺术评论家方振宁创造性地使用过一个名词—“菊竹流”。这源自出生于1928年的日本建筑大师菊竹清训,他也是日本建筑代谢派(Metabolism)主义者之一。1965年,伊东丰雄进入菊竹清训建筑事务所,继承菊竹衣钵。1971年,伊东丰雄自立门户,创办伊东事务所。妹岛和世开始师从伊东丰雄,1987年独立。1995年,妹岛与西泽立卫共同建立SANAA建筑事务所,直至2010年获得普利兹克奖。徒弟和师傅,均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标本。

  2009年8月,东京著名现代艺术名所“小山登美夫画廊”破例举办了日本当代建筑展“建筑之前建筑之后”。参展者分别是:菊竹清训、伊东丰雄、妹岛和世、西泽立卫。“这清晰显示了\"菊竹流\"这条建筑发展脉络,”方振宁说,“把妹岛划在\"菊竹流\"中,是对历史文脉的一种审视方式。其实在世界建筑界,人们早已知道妹岛的风格是独立的,即使不说,也承认那是\"妹岛流\"。”

  至今仍活跃在日本建筑设计一线的伊东丰雄,对妹岛和世有最直接的影响。出生于东京的伊东丰雄,受到早期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常说的话是“用最少化的方法来去除作品中的常规的东西”。绝大多数建筑都意图追求更恒久的生命,但伊东丰雄发展了“短暂建筑”的理念,代表了他对自然、城市和建筑的全新理解。在他的设计中,建筑材料的坚固性被减到最低程度,结构及细节的尺寸也通过技术无限缩减,“在日本,由于城市背景变化很快,没有持久的东西”,因而,伊东丰雄的作品避免任何形式的坚固,展现出一种短暂的、脆弱的、易变的外观。”

  相比之下,妹岛和世延续了伊东丰雄“最大程度地使用玻璃,以使建筑抽象化而远离其物质性,为建筑增添与临时装置相似的易碎性”的风格,另外还发展出了自己的建筑语言。普利兹克评审团将SANAA建筑事务所的作品特色总结为三句:最少的材质面板(minimal material palette)、很少的细节(spare details)、流动的空间结构(fluid spatial organization)。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Lord Palumbo)的评语最能诠释SANAA的风格:“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

  方振宁说:“\"妹岛流\"最明显的特征是中性化。所谓中性化文化特征,本来就是东亚文化的传统,比如佛陀和菩萨都是中性的,他们的身体和器官都没有很强的性别特征。当代日本建筑师在建筑风格上凸显的中性化,是一种静静蔓延的美学。在视觉上显现为:虚无,白,无边的空旷,冥想,半透明,暧昧,无性,没有明确的边缘,恍恍惚惚,淡到极致,超级薄,飘渺如云。”

将指导中国建筑师赵扬

时代周报:能给我们简短介绍一下,你在“设计营商周2012”上会讲些什么主题吗?

妹岛和世:我的演讲将会通过不同的博物馆案例,探索建筑中的公共空间。通过回顾过去的一些项目,例如金泽21世纪美术馆、纽约新当代艺术馆、卢浮宫分馆Louvre等,我将分析博物馆将如何成为未来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场所。

时代周报: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带来了很多令人惊奇的项目,尤其是最后获得了金狮奖的日本展馆。其中,你展示的是日本地震后重建的成果。日本建筑是否会变得更加“人性化”?

妹岛和世:地震和海啸对日本东北海岸的东部地区影响很大。在这次灾难之后,五个日本建筑师(注:伊东丰雄、山本显理、内藤宏、畏研吾、妹岛和世)成立了“KISYN-no-kai”,来解决地震地区的住房问题。“Home for All”这个项目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旨在建立一些小但足够温暖舒适的空间,让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能够休息、团聚、保暖、饮食以及交谈。

时代周报:你的设计作品里经常出现透明外墙,外部玻璃墙是反射还是透明要根据一天中的时间来改变。你对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关系又有什么看法?

妹岛和世: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但是,有些情况下,私人空间也可以在公共空间中存在,尽管功能和性质完全不一样。两种类型的空间是存在关联并具有一定连续性的。

时代周报:密斯?凡?德罗的“自由平面”原理是现代建筑主义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你的芝浦建筑(由妹岛设计的一座包含了灵活工作空间的建筑项目,位于日本东京的芝浦)中,你在其外围放置了很多垂直的支撑点,构造了一个离散的空间取代开放设计。你是否能解释一下这种构造手法?

妹岛和世:芝浦建筑是一个小型办公建筑,它的内部空间是十分紧密的,彼此之间都有关系。放置在每个独立空间外围的构造,不会扰乱这个空间功能的使用,也不会影响它与相邻空间之间的关系。使用者在每一层都可以享受他们的工作、活动,同时与相邻的人们之间有联系。

时代周报:你设计的公共空间,在同一时间点上,既允许一个人单独呆着,也可以选择让人陪伴。你把艺术融合在了日常生活中。

妹岛和世:我们可想象一些公共空间如21世纪的现代美术馆,这是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人们可以来到这里,以他们期望的方式度过时间。与一帮朋友、家人或者一个人。在这样的空间中,参观者应该可以找到一个地方,让他感到舒适并且满足他的需求。

时代周报:你至今最为骄傲的一个作品是什么?

妹岛和世:所有的作品都不一样,我不能说哪一个是我最为骄傲的。

时代周报:亚洲文化在你的作品中有怎样的体现?能举个例子吗?

妹岛和世:在我们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去引用亚洲或者日本建筑。但是,我们考虑过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关系及连续性,这可能是很早之前日本传统建筑就有的考虑。日本的典型天气是在夏天会非常热和潮湿,所以考虑气候是非常重要的。

时代周报:你是否和中国年轻的设计师或者建筑师有过接触?

妹岛和世:最近,我加入了劳力士创艺推广资助计划,这是一个将有经验的设计师、艺术家与年轻人带到一起的导师合作项目。在未来一年,我将会指导一位年轻的中国建筑师,他叫赵扬,是从全世界无数年轻设计师中挑选出来的。我在他身上发现,在中国一个如此大的国家里,建筑有许多机会可以敏感地体现它周围的环境。
继续阅读:
编辑:shx
推荐
喜马拉雅别墅:建...
du Besset-Lyon法...
Federico Rios简...
俄罗斯Arche Grou...
花边
性感创意大片:红...
你想不看都不行
神奇的百度镜子
回味五十年代的时...
梦境中蜕变—Kass...
超HOT纹身的妩媚...
排行
专题
  • 平面设计

  • 工业设计

  • CG插画

  • UI交互

  • 室内设计

  • 建筑环境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合作伙伴设计服务关于我们版权申明
中国设计之窗 ©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30610号 
Tel:0755-21041837 客服:serve@333cn.com 资讯提交:news@333cn.com